彩瓷的基本概念应是带有色彩装饰的瓷器。由于中国彩瓷历史悠久,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广大陶工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地创新,因而彩瓷品种繁多。
中国传统的釉下彩最早的是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高温青瓷釉下彩,用黑褐彩绘画神奇人物或排列整齐的彩斑作装饰。此时虽然青釉及彩色的呈色不太精美,但在工艺上是一个创举。其次是唐代长沙窑釉下彩,晚唐、五代越窑的釉下褐彩。长沙窑釉下彩是青黄釉瓷器的表面呈现褐绿色或蓝绿色绘画的山水人物、花卉花鸟纹饰或题写诗句。这一装饰方法对我国古代彩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民间瓷窑中首先烧制釉下彩的重要瓷窑之一。据考古调查,河北以观台和彭城为中心窑区,以及河南鹤壁窑、禹县扒村窑和登封窑、修武的当阳峪窑,山西介休窑等,都生产釉下黑彩瓷器。器表为白地黑花装饰或釉下黑彩划花、绿釉釉下黑花、白釉釉下酱花等。北方磁州窑系釉下彩的发展为元、明、清景德镇彩绘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明、清时的青花、釉里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突出的釉下彩瓷,也是景德镇的传统名瓷。青花瓷在元代达到成熟阶段,明清两代大量烧制。釉里红在元代为初创阶段;明代釉里红传世品极少;清代釉里红烧制技术已很成熟,产量也有所增加。清代釉下彩中还有康熙时期创制的釉里三色、晚清宣统时期的釉下五彩等。
光彩瓷始为中国明代的广州三彩,以后发展为五彩,并在清代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光彩瓷主要由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生产。
光彩瓷吸取了民间优秀的工艺图案和戏剧艺术的舞台装饰手法,具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1514年广州瓷器首次传到葡萄牙。广州人用景德镇的素胎瓷器,描绘出奇特的外国纹章、风光、图案,注上外文款识,制成彩瓷销往国外。20世纪40年代,广彩瓷渐趋衰落,生产一度中断,1956年才恢复生产。
介绍
光彩瓷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生产的一种釉上彩瓷,又称广州织金彩瓷,产品有陈设瓷、日用瓷等类。
光彩瓷的素白瓷胎来自江西、湖南、广东等瓷区,所用颜料有大红、西红、水青、大绿、鹤春、艳黑、双黄等20多种,用织、填、染、洗、描、堆、刻、刷等陶瓷器装饰技巧,绘制花纹图案、花卉、山水、人物,用立式或井式电窑于800℃左右温度下烤烧而成。
彩瓷色彩鲜艳浓重,构图精致紧密,在洁白的瓷器上积上金地,如万缕金丝织于宝石之上,有雍容华贵之感,在中国釉上彩系列中独树一帜,自成风格。
本文来自作者[徭春方]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pker.com/jke/330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徭春方”!
希望本篇文章《我国彩瓷烧制最先在哪个朝代》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彩瓷的基本概念应是带有色彩装饰的瓷器。由于中国彩瓷历史悠久,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广大陶工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地创新,因而彩瓷品种繁多。中国传统的釉下彩最早的是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