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示洛阳13朝古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该设计方案在设计理念上突出了五个方面: 河洛文明展的展示面积将近4000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多件。这里更多是通过文物来讲述历史,从而全面了解古都洛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情况。为让大家对整个参观有清晰的脉络认识,十三个朝代又分为史前和夏商周,汉魏,隋唐和五代、宋三个大的篇章。因此,第一展厅的史前和夏商周部分无疑是整个基本陈展的“前沿阵地”,这一部分展出的文物有800多件,展示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 。
许多参观者或许会觉得,史前部分所展示的内容多为石器、化石,不具可观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这里你就真的看不到精美的文物了。比如旧石器时代的象牙化石、鸵鸟蛋化石,都是珍品中的珍品;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黑陶,骨针、骨匕、陶背壶、陶灶等,这些都可以说明,在数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洛阳的土地上已经有了“刀耕火种”,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而夏商周部分则向大家展示了三代时期青铜文化的灿烂,这些泛着金属光芒的青铜器,向大家讲述着中华文明起源的辉煌。
第二展厅的汉魏部分,主要从建筑、丧葬制度演变、升仙思想的兴起、文化、宗教、人口迁移、民族融合等等方面展示了洛阳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
五千年历史长河,洛阳城最繁华、最辉煌的时期莫过于隋唐。在河洛文明展里,您将看到的最“繁华”展区要数隋唐展区。
走进这里,800多件精美的文物将“荟萃”在模拟的隋唐洛阳城里,给您梦回千年之感。隋唐展区重点展示的内容为隋唐洛阳城、 隋炀帝与大运河、武则天与神都、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唐三彩、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和科技文化思想等。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洛阳城的特点是辉煌、庄重、大度、对称。因此,在隋唐展区,规则的中轴对称形式令其看上去非常大气,在色彩上将采用红色为该展区的主色调,以突出东方文化的视觉效果。在这里,设计人员还将采用地域特征鲜明的内城、外城概念来布局,同时辅以微斜的立柱造型,给人的感觉宛如城墙;巨大的实木梁构架则营造出城楼式的恢宏大气。
基本陈展更多是通过文物来讲述历史,从而全面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情况。也许走进这里,你会认为文物不够精美,可即便是一小块砖瓦,一个小的建筑构件,便是一个都城遗址存在的明证。 洛阳文物种类众多,但大规模的宫廷文物并不多见。在这次博物馆新馆的布展中,2000多件清代故宫宫廷文物作为一个专题展厅与您见面。
进入这个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将会是一张大幅的慈宁宫平面图和相关文字介绍,我们可以借此清晰地了解慈宁宫的结构布局,为整个参观“储存”背景知识。
洛阳博物馆所藏清代宫廷文物系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洛阳的。这批珍宝原藏于故宫慈宁宫大佛堂,多为清代全国各地进贡之品,时间上迄康熙,下至民国,每一件都非常珍贵。
参观的第二站是礼佛大堂,在这里我们将看到通过展品“模拟”出来的皇宫皇太后及太后礼佛的场景。在这一部分,最值得关注的应当是中心展区的一尊清代夹贮干漆三世佛。
接下来,看到的是一批藏传佛教的造像、佛塔等。据介绍,清宫佛教造像选材多样,包括金、银、铜、玉、木、瓷等,其中藏式佛像是汉藏艺术融合的典范之作。
宫廷家具及家居装饰也是该展区的一大亮点。清代宫廷家具的木工工艺与雕花、錾花、镶嵌等工艺相结合,形成清代宫廷家具的创新风格和主要特征。
这一部分我们看到场景是:以龙床为中心,以嵌螺钿长几、黄花梨大柜、镶螺钿雕花龙椅、大理石圆桌、20余把雕花椅、各类花几、方几、圆几、黄羊木雕挂屏以及慈禧御笔“大圆宝镜”匾等组成一个较大但较为松散的太皇太后及太后们礼佛的休息场景。
展出的这一部分清代宫廷文物,数量多、规格高,一定会让大家完整、清晰地了解到清代皇帝皇后们的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 如果您曾到洛阳博物馆老馆参观过,一定对展厅正门口那尊东汉石辟邪印象深刻。在洛阳博物馆新馆的石刻馆 里,类似东汉石辟邪这样精美的“庞然大物”还有很多,这些是文物部门从市民俗博物馆、市文物工作队、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等全市其他文博单位中精选的一批石刻艺术精品,大约70件(套)。
在展厅醒目位置摆放的东汉石辟邪,被誉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谓汉魏六朝石刻中的精品,国内罕见。它高约190厘米、长约297厘米、宽90厘米,重约在8吨以上,是用一块完整的青石雕成,雕刻技法极其精湛,融圆雕、平雕、线刻于一体;造型伟岸,阳刚大气。
整个展厅分为“宗教石刻”和“碑碣墓志”两部分。
“宗教石刻”是指石窟寺,寺庙及民间供养的具有宗教色彩的造像与装饰纹样符号,以佛教造像居多,洛阳的佛教石刻造像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具有印度犍陀罗艺术和中国艺术相融合的风格。在这里您还会看到北魏石虎、东汉石羊、唐代观音造像、唐代石蟾蜍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唐代石蟾蜍极具观赏价值,自古以来蟾蜍就被人们视作避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吉祥的神物,同时还可作唐代上阳宫宫殿建筑或苑囿的排水设置。
而“碑碣墓志”中则展出碑碣、石经和墓志铭。展品有熹平石经残块、北魏孝文帝之季女元瑛墓志、北魏文昭皇后山陵志等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碑碣墓志。在这些展品中,单是一块手掌大小的熹平石经残块,就足以证明中国最早的石刻教科书出在洛阳,立于洛阳太学。
据介绍,洛阳作为一个文物大市,历代石刻遗存数量众多,种类较全,时代跨越汉唐直到明清。在这里,您既可看到体量硕大、技法熟稔的单体石雕,也可鉴赏篆、隶、草、行、楷、魏碑诸种书体,从中领略蔡邕、欧阳修和司马光等大家风范,感悟石刻艺术的神奇魅力。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该如何向来参观的人展现这个城市的特点和历史,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看点又是在哪里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博物馆,他是一个地区文化、历史进程的集结地,在这个地方,你可以看到历史进程下,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战胜恶劣的环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所以,各地博物馆的建设,就像一个企业的产品展览,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那么该如何设计好这张名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城市博物馆展厅设计。
一、城市博物馆建设的原则
1、虽然每一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他们所追求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追求一个让我们体会城市韵律的地方,他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经过极高规格的装饰设计而产生,反应了一个城市的品味,无论是展现在陈列柜上的物品,还是从展馆整体的风格来看,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在城市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要保持物品的精致性,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的物品需要展示,那么在这个展示物品中,我们如何挑选出最具时代代表性的那个,让观看者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精确的信息,从而形成系统性的学习,对于展厅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为了展示城市所做的铺垫。
二、城市博物馆建设实施
博物馆的建设和展厅设计类似,他们在追求美感和谐的同时,在装饰的过程中,也会注意各个部分的相互呼应,博物馆的建设或许更偏向于视觉上的冲击,但是展厅则更偏向于实用性为主,因为展厅在展示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抢了展示品的光彩。所以我们要保持好城市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同时,在博物馆建设中,可以充分借鉴企业展厅的设计,充分利用展示收藏品的收藏价值,利用他们的形象,向参观者展示出历史的形象。
博物馆展厅设计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让参观者欣赏到展览的美感和历史的价值,这也是博物馆对文化教育的重要贡献。
本文来自作者[曼柔]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pker.com/jke/348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曼柔”!
希望本篇文章《洛阳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为全面展示洛阳13朝古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该设计方案在设计理念上突出了五个方面: 河洛文明展的展示面积将近4000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多件。这里更多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