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增“技术与工程领域”,是因应公民提升技术与工程素养需求的必要之举。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基础科学知识之余,也应当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在未来脱离课堂时,也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对学生讲解科学学科中的技术与工程知识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出研究性质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使得学生可以增强对技术与工程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更好地进行太阳能的制作,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在课下进行资料、素材收集的任务。在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网页中检索“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成”等字样,了解到太阳能热水器中需要的基本构件。随后,学生还可以对家庭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说明书进行观看,了解其中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说明,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太阳能热水器的原始模型。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向当地的一些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进行询问,了解最基本的太阳能热水器需要什么材料,以及其能够热水的原理等,以便做好课堂制作的准备。
显而易见,教师让学生进行资料的自主搜集,能够让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认识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以及加热的原理等,以便学生在进行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率,提升学生对技术与工程课程学习的能力。
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将调整为一年级
教育部网站今日(2月15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2017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通知》指出,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根据立德树人工作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1.充分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以课程为统领,切实加强小学科学教育。
2.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要结合地方教育实际特别是师资队伍情况等,整体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校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水平。
3.确保落实规定课时。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4.突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各地要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大力加强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要结合实际合理配置小学科学教师,逐步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研人员队伍。要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验室建设、仪器设施设备和耗材等需要。要优化课程资源建设,重视发挥家庭、社区、校外青少年活动基地等作用,为保障课程实施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强课程实施的监测和督导,建立小学科学课程管理的反馈和改进机制,保证课程的全面落实。
本文来自作者[听晴]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pker.com/jke/382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听晴”!
希望本篇文章《小学科学课程增设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增“技术与工程领域”,是因应公民提升技术与工程素养需求的必要之举。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基础科学知识之余,也应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