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建立孩子们的健康饮食意识,树立科学健康观,培养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对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有根本性的影响,是我们做食育最基础的内容和教育意义。
通过食育课程实践,幼儿园进一步强化了对幼儿的饮食安全和膳食保障,通过指定多样化集体影响食谱、推荐精准化体制食谱等方式来严选食材和健康烹饪,从而确保幼儿的健康饮食和快乐用餐。
幼儿园食育课程是以健康为核心,坚持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凸显有关食物的知识与习俗,并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构建的食育课程是一个丰富的课程体系,其根本思想是尊崇天地自然之道和传承优秀传统饮食文化,通过食物来增进幼儿对自然、文化的认识以及幼儿自身的心灵康乐。
食育,单从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理解,食指饮食、食物,育指教育、培育、养育;而食育分为两个层次是饮食教育(食物营养、饮食文化传承、饮食礼仪等)和通过食物做教育(食物的“五感体验”促进大脑发育;锻炼动手能力,促进手眼协调)。关于食育最早提出的是日本人石冢左玄的《食物养生法》指出“体育、智育、才育即为食育”;食育是我们一切教育的基础。
幼儿园里的饮食教育,从幼儿体验和生活化的场景出发,落脚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生活能力的获得。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遵循特定规律,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从课程建构的角度,来实施幼儿园食育教育。
因此,幼儿食育教育系列课程,立足幼儿情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围绕日常饮食生活,全面系统地架构了食育教育体系。
萌逗·课程目标体系
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和健康科学饮食的需求出发
01/
一个整体的课程体系架构首先是系统的目标体系的搭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并且同时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要让幼儿“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基于《指南》中的幼儿学习和发展观,萌逗幼儿园食育系列课程将课程的目标体系聚焦于 “食育观”、“食能力”、“食认知”三个基本方面。
所谓“食育观”,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接触食物中,表现出来的可持续的食物观、健康生活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
幼儿与食物的互动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互动,是理所当然的教育。食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在跨越生活、生命、生态的不同维度,获得和谐的情感和品质,如珍惜与不浪费、感恩与分享、和谐的生态和环保观念等。
“食能力”,包含饮食习惯培养、择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个方面,择食是指对于不同食物的选择能力,这是幼儿生活中最为基础的能力要求。
能否分辩出健康与不健康的食物,会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食物,是健康饮食的根基。很多成年人都只按本能喜好选择,完全没有择食的意识和能力。从小开始培养择食力,将使幼儿受益一生。
食育是生活化的教育,可以实践的教育内容。幼儿在自已动手的过程中用五感来感知食物,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真正有趣的劳动教育。
“食认知”,主要指幼儿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对食物及相关常识的了解。
这种认识不是具体知识的掌握,而是形成一些基本的认知概念。在认知层面重在协助幼儿建立对天然食物的热爱、对健康和不健康食物有初步认识。
02/
整体目标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
在所提供的教学方案中,每个教学活动都设定2至3条基本目标,分别对应“食育观”、“食能力”和“食认知”。
不同教学活动侧重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纵向的维度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侧重点不同。
小班的幼儿更侧重对饮食习惯的培养
借助基本的幼儿一日生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与就餐习惯。
中班的幼儿则更侧重认知食物与饮食健康
通过具体日常食物的接触,发现更多的食物生长和加工的过程,认识到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及不健康食物对人身的危害等
大班的幼儿更关注幼儿对于食物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感受
更加侧重对食物相关的文化层次的内容,更加强调深度的探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世界多元的饮食文化。形成整体性的概念或认识,最终形成食育世界观。
本文来自作者[一只昆皓呀]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19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一只昆皓呀”!
希望本篇文章《为幼儿做食育的意义何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从小建立孩子们的健康饮食意识,树立科学健康观,培养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对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有根本性的影响,是我们做食育最基础的内容和教育意义。通过食育课程实践,幼儿园进一步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