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出征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次定州( ) (2)死无所恨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3.选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2分)
4.从太宗对待出征将士的行为中,你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王?(3分)
参考答案:
1.(2分) (1)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2)遗憾
2.(3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随驾出征的。) (“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分)
3. (2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
4. (3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见。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己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给他好好治疗。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等到大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太宗亲征辽东,攻打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替他吮血止伤,将士们没有不因此而受感动和深受激励的。
参考答案
①"民为本""存百姓"的思想;隋朝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②实践:知人善用,革新政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等.效果: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③以史为鉴,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关心百姓,注意减轻农民负担,使人民安居乐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本文来自作者[彭利伟]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197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彭利伟”!
希望本篇文章《贞观十九年阅读答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太宗出征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