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思想,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法律思想。
? 中国上古时期就出现了民本意识的萌芽,西周时期产生了保民思想,经商周两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继承发展,民本思想成为儒家君主治国哲学的核心理念。
? 它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史记·殷本纪》记载:“(成)汤征诸侯…曰:'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意思就是人看水中倒影就可以看见事物的形状,看老百姓生活状态就知道国家治理得如何。
? 孔子讲:“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 孟子更是提出振聋发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意思是,百姓最重要,其次是社稷,君在三者中居末,所以得民心者可得天下称为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可以称为诸侯,得到诸侯赏识可以做大夫。
? 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人民是政权(社稷、君)的统治基础”。民本思想是把人民看成是社会的基础,就像一个建筑物的地基。
? 所谓爱民和提倡民本,无疑有其正面作用,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
1、孟子继承了先秦诸子百家重民保民的思想传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救民众于水火的社会呼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一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名言,体现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国策,也集中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在考虑其统治的对象――民众的生存与生活。
2、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原来神圣不可动摇的天——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天下大乱,礼乐崩坏。现实已动摇了人们对于神圣天道的崇拜。另一方面,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人的地位。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观点,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3、与此同时,从君主到一些大臣对“民”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高,认识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扩展资料:
民本思想产生的意义: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肇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民本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得广大人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代“康雍乾盛世”等繁荣时期。
百度百科-民本思想
人民网-民本思想促进中华文明发展
本文来自作者[一土成二木]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198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一土成二木”!
希望本篇文章《先秦时期民本思想》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思想,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法律思想。 ? 中国上古时期就出现了民本意识的萌芽,西周时期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