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白话译文: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欣赏: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这种隐含在“感时”中的“伤别”,作为诗人的一种情感元素,它的呈现不是孤立的,而是自始至终贯穿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历史长河中。例如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千古传唱的名句,都蕴涵有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相同的乡愁主题,和相似的漂泊意象与意境。
从这一点看,王湾并不孤独。因为在他之前与之后,还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诗人,有过相同的感悟,只是诗歌语言的表达形式不一样罢了。或许,甚至连片言只语都未曾留下,只是在某一个无名的山丘上,有过一个目送归鸿的背影,消失在薄暮时分。可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与所谓“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也是不相干的。
百度百科-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胸襟?
古诗词非常强调炼字《次北固山下》的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字都用得非常好。
“平”在句中翻译为江水涨潮了,江面与两岸平齐,使江面更加宽阔.妙处就是更加体现出了江面的宽广开阔。
“阔”指江水涨了后,两岸以外,原来被岸挡住的比岸低的地方的田地树木都可见了,所以阔.
“正”是说微风吹来,船帆随风飘起,悬在空中.妙处是体现出了风的柔和微小.
“悬”是说微风吹来,船帆随风飘起,悬在空中,妙处是体现出了风的既顺正又平和,在大小上刚合适.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是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并非不能回乡(难道思乡就一定得回乡么?)。
《诗薮?内编》中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为盛唐句的代表。诗人刚刚登进士第,漫游江南,不免有春风得意,舟行也健之感。在诗人的笔下,也有乡思,但乡思与人的胸襟相比,只是淡淡的一抹。壮观的时代,得意的诗人,才能有这样的诗句,才能有这样的胸襟和气象。
[解说]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诗的前两句交代旅途所至,中间四句描写长江的浩大水势和日出时的景象,十分壮观。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工整跳脱,开笔清新自然,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出”和“归雁”遥相照应,写出了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寓情于景。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拂晓行船的情景,即景生情,对仗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生活的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以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尾联见雁思亲,以怀乡之情结束全诗,与首联呼应。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乡思愁绪。全诗脉络贯通,连化无迹,神韵超玄,气概闳逸,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确,写景逼真,和谐优美。
[诗文翻译]
我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开阔,顺风行船,船帆儿端端正正地高悬着。一轮红日已经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边已有春风的信息。寄去的家书不知寄到哪里?请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吧。
本文来自作者[厉庆波]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217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厉庆波”!
希望本篇文章《《次北固山下》颈联的一妙处进行赏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颈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白话译文: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欣赏: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