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15世纪中叶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变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主要原因或政治前提在于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逐渐建立并日益加强;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3、科学的世纪
科学的世纪是指称近代科学全面繁荣的19世纪。19世纪科学发展的规模和成熟远远超过17世纪的科学革命,热力学、光学、电磁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大都进入到理论综合的新阶段。
扩展资料:
新时代学科未来发展路径:
1、积极构建新的科学技术史观。
科学技术史发展的历史,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技术史观不断演化的历史。近几十年来,老一辈科技史家又在科学技术史领域为后学塑造了很多优秀的治学典范。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好的学术传统。
2、加强科学技术史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科学技术史本身具有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其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考古、文化遗产等学科的合作,在很多学校将会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增长点,成为有分量的言说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新时代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
百度百科-科学技术史
“CT”是英国发明的,由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菲尔德和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发明的。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超声CT以及γ射线CT等。
CT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扩展资料
发展简史:
第一代CT机采取旋转/平移方式(rotate/translatemode)进行扫描和收集信息。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只有1~2个探测器,所采数据少,所需时间长,图像质量差。
第二代CT机扫描方式跟上一代没有变化,只是将X线束改为扇形,探测器增至30个,扩大了扫描范围,增加了采集数据,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避免因患者生理运动所引起的伪影(Artifact)。
第三代CT机的控测器激增至300~800个,并与相对的X线管只作旋转运动,收集更多的数据,扫描时间在5s以内,伪影大为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代CT机控测器增加到1000~2400个,并环状排列而固定不动,只有X线管围绕患者旋转,即旋转/固定式(rotate/stationarymode),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
第五代CT机将扫描时间缩短到50ms,解决了心脏扫描,是一个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electronbeam)射向一个环形钨靶,环形排列的探测器收集信息。推出的64层CT,仅用0.33s即可获得病人的身体64层的图像,空间分辨率小于0.4mm,提高了图像质量,尤其是对搏动的心脏进行的成像。
百度百科-CT
本文来自作者[水海]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526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水海”!
希望本篇文章《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15世纪中叶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变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