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上的养生术

黄帝内经上有养生术,现在翻译如下。

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这是第一个养生方法。

与道家,佛家,印度瑜伽,是一类方法,就是说法不一样。意思都一样。道家,佛家的养生方法与这个方法的区别就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宗教语言。

恬淡虚无是四个境界。

人在平时并不觉得有什么杂念,但是你真要入静,那杂念就纷纷出现。这时候怎么办?

1,杂念出现以后,不要理它------这叫恬。或者马上去除杂念。杂念再来你就再祛除。只是不要忘记丹田。就是不论有多少杂念,你都要想着丹田,术语叫意守丹田,似守非守。

2,慢慢的,慢慢的,杂念就淡了。

3,慢慢的,慢慢的,杂念就虚了。

4,最后习惯了入静,杂念就无了。

这4个境界都有真气产生,区别是真气的多少不同。

从,就是跟从。真气跟从人体,人就有真气了。真气产生了,人才感觉到真气。

所以,这句话可以翻译成

杂念没有了,真气就有了。

或者是,

入静了,就产生真气了。

入静,也叫,

以一念代万念。

一般不练气功的人也有入静的时候,所以,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真气,只是不知道而已,注意一点就会发现。

简单的说,这个方法就是

意守丹田,入静。

产生真气,防病治病。

真气,是一种气体,存在于人体经络里,有疏通经络微循环的能力。是吃的喝的呼吸的营养转化的。

世界上没有先天之气后天之气之分,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个气体,名字不同而已。

就是

那一团气叫宇宙,

一团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天,一部分叫地,天地合起来就是宇宙。就是一团气分成了两团气。

入静,产生真气。是人体的一个本能。人人都有。

道家叫炼精化气,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说法,因为道人没有老婆,练气功就越练越精子多性欲越强,他们的老师就骗他们,让他们打手枪,说是炼精化气。

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是第二个养生方法。

西医叫安慰剂效应。

精神,有人说是精与神。不管是什么都无所谓。

内守,就是守内。内就是身体内。守就是守持着,就是不离开。

精神内守,就是意守丹田。因为精神就是意。

所以,你想不得病,就要想着身体。

这个方法,10年前,北京TV养生堂节目一个老中医说过。里面看见过一个人说过。

简单的说,这个方法就是

心理治病法

概括的说就是

如果患者认为这个东西或者这个方法能治病,就能治病。

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呼吸精气,肌肉若一故能寿比天地无有竟时――此其道生。

这就是长生术。不翻译。究竟是怎样,你就猜想。因为翻译黄帝内经的都没有翻译正确。翻译出来也没有人相信。

彭祖寿800,历夏殷二朝。是史书记载。

有人说

与宇宙什么有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脑细胞运动,只会对身体有影响,因为有神经联系着身体。对外面的物质没有影响,因为没有媒介。

有宗教人说

什么出阳神出阴神灵魂出壳什么的,这是一种宗教信仰,不符合事实。因为神或者灵魂不能离开人的肉体,离开肉体人就死了。

另外,从古至今没有人练出来。只有人说没有人做到。

宗教是玄学,不需要逻辑,不需要事实。

另外,灵魂就是生命,身体是灵魂的载体。灵魂看不见不会说话,所以有没有灵魂还是一个谜,是一个猜想。

但是,没有了身体就没有了灵魂却是真的。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年之中如何养生

(原文)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解读)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冬季的三个月,是所谓紧闭坚藏 ( 一年中,我们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到了冬天,就该闭藏了。所谓“闭”,从字面的意思讲就是把门窗关起来。“藏”包括几层意思:一是藏自己的身体,身体不要暴露在外边;另外,“藏”自己的意志和心神,就是如果有什么想法和愿望,到了严酷的冬天,轻意不要外露 )、 生机潜伏的季节 , 水都会结成冰,地也会冻裂了 , 这时 我 们 就 不要 去 扰动阳气 了。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应该早卧晚起,一定要等到天光大亮再起床 ( 应该为日光,考虑会有阴天、雨天的气候;冬天就要当懒人,早早睡了,要赖床到很晚才起来,但满足此条件,除非是不上班了,还是赶紧把钱苦够,才能达到这冬天的养生呀 )。 如此才使意志伏藏 ( 如猫冬,小猫当外面冰天雪地的时候它就不往屋外跑了,天天就老实在屋里炕头爬着 ,养精蓄锐,告诉我们在天寒地冻的时候,需要蛰伏、潜藏,别轻易扰动体内阳气 ), 让自己 有 一点 私 心,多一点自爱 ( 要有保护自己的私心 ), 用自己春夏秋 所得 到的 奖励自己,享受自己 前面 辛苦所得 到的 。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 。不要 频繁地耗伤阳气 ( 不要做剧烈运动,多做静功,让自己悠闲一点,少伤阳气 ), 这就是冬天 我们应该做的,冬天的养生之道养 藏的方法。

“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如果违背了此种规律,肾就会受到伤害,到了春天,就要得痿厥病 ( 如果冬天你把精漏了,到春天你的肝气、肝血就会不足,会生发不起来,表现出来就叫痿厥。“痿”就是给肌肉发力的筋和肌腱发不起来力,那“厥”是什么呢?中医里有种病症叫“四肢厥逆”,就是气血倒流,一握对方的手,跟鬼手一样,冰凉的。睡一晚上,被窝都暖不过来,这叫“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身躯和心脑的气血都不够用,只好牺牲身体末端的血液循环、气血循环来保护自己,所以一到春天,就会发这类病 ), 这是因为冬天闭藏的基础差,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也就差了。

今天讲了冬天的养生之道,这下春夏秋冬的养生讲了一些了,这些应该是我们最基本要达到的养生要求吧,后面应该还有更多的养生、医学知识,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古人养生|《黄帝内经·素问》白话文整理01

春天是要养“生”,夏天是要养“长”,秋天是要养“收”,冬天是要养“藏”——养的都是不同的气。自然界必须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才是吉祥的。生发、生长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否则事物就不能长久,身体也一样。在做这一步的时候,就要想着下一步该怎么走,这就是中国文化。 《皇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节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为什么叫“四气调神”?《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首先讲一下题目,为什么叫“四气调神”而不叫“四季调神”?因为中国古人认为,是节气的变化导致了四季的更替,重要的是节气。而“节”和“气”意思略有不同,“节”是“气”运行的节点,和关键点。《四气调神大论》篇实际上讲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气的问题,一个是调神的问题。 春季发陈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占一年中的前三个月,包含有六个节气,每个月分到两个节气,是阳气一步步生长、壮大的阶段。发陈的“陈”就是指冬天所积累、收藏的东西,这是生发的基础。春天的生发之气源于冬天的藏纳和积累,这是个如环无端的循环运动。所以只有冬天把气养足了,春天的生发之气才正常。在我们人身体里面,冬对应着肾,元气就是从肾里面生发出来的,是由肾精转化的。肾精属于阴,气化出的元气属于阳,我们常说“阴阳”而不说“阳阴”就是根源于此,因为阳是以阴为物质基础的。 春天如何养生机春天如何养生机呢?经文举了三个例子:首先是要夜卧早起,意思是晚睡早起。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所以要适当地少睡点。其次是广步于庭,意思是在庭院里面大踏步地活动,洒脱一些来适应促成生发。“庭”指四方的大院子,表示要有一定的规矩,不能生发得没有约束。第三呢,就是被发缓形。“被发”意味着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做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这三件事情,就是为了要达到一个目的:以使志生。志是肾所藏的神,要让肾所藏的神能表达出去,憋住了那就没有生机了。前面讲过,志向的大小来源于肾精的充足与否,所以好好保养肾精使其正常地生发变化,就能让自己的志向变得高远,志向高远了就能干成大事。经文后面还提到了夏天要“使志无怒”、秋天要“使志安宁”、冬天要“使志若伏若匿”。都在强调“志”,根本在于肾精。生而勿杀,意思是春天万物都在生发,人体这个小天地也在生发,这个时候不能动任何杀念。比如春天的花开了,不要去折它,要是折了,现在是没事儿,等到了秋天,就会少结一颗果实——影响是后来的。所以在春天,不要有一点杀机,在外面走的时候,你的内心要像春天一样有欣欣向荣的那种气机。予而勿夺,就是只有给予,绝不去剥夺。比如要让种子长得好,就要给它经常浇水、施肥,不能去揠苗助长。赏而勿罚也是同样的意思,感觉上都是刚从冬天苏醒过来,如果“杀了”、“夺了”、“罚了”的话就伤了人和天地的生机。此春气之应:这是春天之气的对应、应象。养生之道也:春天是要养“生”,夏天是要养“长”、秋天是要养“收”、冬天是要养“藏”——养的都是不同的气。春天是生机起来的那个气,所以春天对应要“养生”,如果伤生机,就会导致逆之则伤肝的后果。肝木伤了就不能再生火,进入夏季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夏天属火。出什么问题呢?就叫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古字“奉”是两只手捧着祭品的形象,意思是献给、承送。献给谁的东西少了呢?就是供给夏天“长”的气不够了,因为“长”是以生发为基础的。中国文化、中医实际上就是把世界、生命当做一个活的、运动的过程来看。我们做事业也要搞清楚,不能只想着保持生发和输布这种状态,这是不可能持久的。《周易》“乾卦”里说了:“见群龙无首,吉。”自然界必须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才是吉祥的。生发、生长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否则事务就不能长久,身体也一样。在做这一步的时候,就要想着下一步该怎么走,这就是中国文化。冬天藏精不够,春天就生发不起来。拿“非典”作例子,得“非典”的那些青壮年,都是冬天没养好,所以春天才会发病。秋天腹泻的病人特别多,能简单地说是昨天吃得不好所以今天才腹泻的吗?人能吃什么拉什么啊?有那么块吗?绝不是“昨天”的事儿!实际上秋天拉肚子,是夏天就积累下来的问题,或者甚至是春天遗留下来的问题,要往远了看。西医就爱在人自身上盯着找原因,经常往爹妈身上推诿病因。说很多病都是遗传自父母的。要中医看,绝不是这样的。所谓的遗传病,就是你跟你父母的生活方式太相像了,所造成的身心状态也相近,所以才会跟他们得一样的病。他们是什么情绪你从小都是耳濡目染的:他们老压抑着你,你顺从惯了,长大后还是按父母的形象找“老伴”,继续压制着自己,就这样憋闷着,憋闷就容易得肝癌。你爸受你妈的压制,你爸得了肝癌,这能说是你遗传了你爸的肝癌基因吗?不能那么说!是每一个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造成了自己的病。很多疾病,和家庭密切相关。中医讲阴阳要和谐,如果不和谐就太可怕了。所以要想男人好,一定要先女人好,女人是关键因子,女人是家庭的主妇嘛(男人是一家之主,男人属阳,在外运化,他力量的源泉是阴、女人)!有一些老婆特别不好,把男人欺负得够呛,男人就在外面显得特能干,因为他在家实在是施展不开,所以就出去施展了。这种人身体肯定有病。这种类型的成功男士我见过不少,他们一般都特狂躁,而且家里老婆肯定有子宫肌瘤。因为他老婆也会觉得情感压抑。女人要是有子宫肌瘤这种病,一定要先反省自己的人生,这特别关键,还有乳腺癌病人也是。要先改变自己的习性,下一步才是去求医问药。不改变习性,由情绪造成的气血淤滞还是会经常产生。有些癌症病人,知道自己是癌症了,反倒身心宁静了,什么负担都不往心里存了,去游山玩水,心想反正明天就死,再也不过原来那样的生活了。很长时间过去之后,居然发现癌瘤没有了!这样的例子很多的。在治疗癌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要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抛弃原先的生活方式,重新活一把,就只当明天就死,只有这样才有救。癌是什么?癌不就是气的结聚吗?只要把这“气结”打开就好了。藏医学、佛教医学说得好,认为人体内正常的是水,病就是冰,西医就是要把冰给切掉;中医和藏医则是要把冰重新化为水,使之成为人体正常的东西。解决了使水结冰的原因。冰化了不就是水吗?我们讲过一天的养生,这里是讲四季的养生。一天的养生是从肝胆起始:子时是胆当令,丑时是肝当令。一年的养生也是从肝胆起始的,春天要护住肝胆的生发之气。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做“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体内是一个脏腑(所有的脏腑),全都取决于胆气生发产生的生机。没有这个生机,一切无从谈起。拿做企业为例,最重要的是抓企业的生机、增长点,而不是说只看目前能赚多少钱。赚钱是后续的,是秋天的事(属于收获)。春天的养生,我们花了不少的功夫来讲,因为春天是万事万物的开端,生命的初始,这个阶段弄明白了,以后的夏、秋、冬就好理解了。 夏天一定要出汗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下面讲夏天怎么来“养长”。经文是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就是指夏天到了,自然界到处都是如同麦穗开始抽穗了的气象。“蕃秀”词义是茂盛,“秀”在《说文解字》里就是抽穗的形象。天地气交,指夏至,一阴初生,阴阳之气开始交会。夏至就像一天当中的正午时分,阴阳气开始交接。万物华实,“华”在古文里通通是花、花朵的意思;“实”就是果实。开花跟什么有关呢?跟阳气有关;结果跟什么有关呢?果实属阴,结果跟阴气有关。开花是一个放散的功能,像阳一样;结果是一个凝敛的过程,像阴一样。阴主凝聚,阳主开散。 夏天如何养长接下来也是三个例子,来讲在夏天如何“养长”。夜卧早起,夏天的气机也重在生发、生长,所以也要晚睡早起。无厌于日,“厌”在造字之初是吃饱了不能再吃了的意思,理解为满足,太满足了就该讨厌了,所以“不厌”就是不要讨厌。“日”代表太阳、阳气。夏天就该活跃地运动,充分的享受阳光。我们现代人很少能做到这些,比如夏天,我们都喜欢呆在空调房间避暑,这样的话即使秋天不得病,冬天也得得病。人一年四季体内气机的开泄,其实就指着夏天这个时期呢。人在空调房里,身上的毛孔是关闭的,等一到外面,天气热了就会再打开。所以人都会有从空调房进出身体很难受的感觉。因为毛孔不断地开合,会扰乱身体内部的气机,会造病,会造很深的病。所谓的“空调病”就是这么得的。夏天就要“无厌于日”,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该散就散,道理上就是不要抑制阳气的生发和生长。使志无怒,意思就是,让志向不要憋着、压抑着。使华英成秀,“华”还是花、花朵的意思;“秀”,就是抽穗、结实的意思。就是说要让花朵绽放,以便未来能结出果实。使气得泄,夏天就是要让气能泄得出去。就像做企业,不能说只讲收益不讲投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夏天就相当于你在投资,就是要不断地向外支出。若所爱在外,这是在用打比方来说明什么叫“使气得泄”:就好像外面有特别让你喜欢的东西,你不得不往外跑去追求。往外跑就是气机往外泄,就是让你的生活活跃而富有动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是养长的时候,要遵守自然界和人身的生长之道。逆之则伤心,意思是如果没有保养好生长的气机,就会伤到心。心属火,火被伤了会导致秋为痃疾。“痃疾”就是咳嗽而且上吐下泻。一到秋天就会有不少咳嗽病人来找我,说秋天的过敏症又犯了,整天狂咳嗽,没完没了地打喷嚏,鼻炎也犯了什么的。这其实都是夏天没养好。老呆在空调房里,气机不能得以疏泄,都憋住了,这样到了秋天收敛之气起来的时候,气机更展不开了,那还能没病?其实治疗鼻炎就是用散法,因为鼻炎属于肺金为病,病人自身的气机在夏天没有散好,那就用药给他散,让他别再憋着,效果会非常显著。奉收者少,就是呈献给秋天收敛气机的东西就少了。夏天没养好,秋天的气就少,而且冬至重病,就是到了冬至那天,就会发很大的病。现在有很多人就说了,我身强体壮正当年呢,看我怎么折腾自己也没事吗?那是因为还没到时候呢!到了“冬至”,就是你自身元气凝敛后转而生发的时候(身体内环境的“冬至”),会发现已经没有多少肾精可生发了。因为你夏天没养生长之气,到了秋天自然收获不多,冬天能收藏的东西就没有多少,到了冬至这天,进行来年“预算”的时候可不得“哭穷”啊!这就是“冬至重病”的道理。 秋天“与鸡俱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再看经文是怎么讲“养收”之道的。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容纳,“平”就是平和,意思是秋气是平和而宽容的收纳之气。天气以急,中医认为秋对应燥气,这里的“急”说的是燥气的性质:肃敛、不由分说。燥气就是收敛之气,“燥”从火,就是用火热之气来凝敛。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北京的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叫做“桑拿天”的,这个时期家里的衣服、墙壁、地板都潮乎乎的,可是入秋以后呢,特明显地就能感觉到家里的东西全变干燥了,这就是燥气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抽干水分留下重要的形质。地气以明,说的是地气一上来,就显出干燥的气象,所以我们秋天经常有一个形容词叫“秋高气爽”。为什么能够秋高气爽呢?因为燥气属“金”。“金”又是什么概念呢?燥就是把一切都燥干的意思,而燥干了之后的东西就会很密固,就会收得特别紧,这就叫“金”,金气就是收敛之气。什么叫金属,金属是收敛得最纯粹的东西,收敛之气最足。像金子就特别明澈,而那些水晶之类的结晶品都是非常亮的,都是指这个概念。 秋天如何养收早卧早起,天地的收敛之气开始发挥作用了,人体就应该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是死活养不起来的。尤其嗜酒的男人,老喝酒最损肝胆,然后再夜里不睡觉,就更加损坏,所以现代男性的肝病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习惯在造病,别怨别人!别怨爹妈的遗传,跟遗传没关系,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要得这种病的。与鸡俱兴,金鸡报晓,早晨太阳一出来,公鸡就打鸣、活跃起来了,人这个时候也应该顺应自然的气机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了。属相中讲“酉鸡”。酉时为肾精当令,所以这里的“鸡”代指肾精,“与鸡俱兴”就是人随着肾精的生发而起。如果凌晨3点到5点人经常会醒来,这是生命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表现,因为这表示你身体的收敛之气没了,收不住阳气,天还没亮,阳气就飘到了体表,准备应对病人一天的耗散了。使志安宁,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精不妄动。说句实在话,秋天性生活都要有所收敛。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就非常少见了,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了。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都是“尽其天年”的。人呢,现在成了抛开了季节性规律的动物,随时随地就可以耗散自己,耗散了身体就会得病。还是逃不出自然规律(俗称“天命”)。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意思是宁神保养肾精而不妄动,以此来缓解秋天的杀罚之气。“刑”就是行罚,就是杀气。秋天的气机趋向是收敛,就是不再生发了,在往回收,相当于杀生(抹杀生机),杀气是很重的,所以自己应该顺应自然,收敛心神和精气,让杀气尽量平和一些。无外其志,这里又是在反复强调不要外散肾精。使肺气清,肺对应于秋季。肺的功能是宣发和肃降,宣散气血于五脏。肺气清肃则功能正常。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顺应秋天收敛的气机,我们就要做好“养收”。如果悖逆了秋收之气,就会“奉藏者少”,就是没有多少东西去发挥收藏的功能了,因为在秋收的阶段都损耗掉了。脏腑上呢,就会伤到肺,肺是人体收敛功能的代表。冬为飧泄,“飧”是个会意字,夕食,就是晚饭的意思。“飧泄”是个什么样的症状?就是吃过的饭菜还没有经过消化,就拉出去了,中医叫“完谷不化”,说明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都紊乱了。为什么会“飧泄”呢?因为秋天收敛回的精血太少了,肾中就没藏纳和积累多少精气,这样下焦元气不足,固摄不住水谷,所以水谷未经腐熟就下泄而出了。 冬天“无扰乎阳”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天的气机是向内闭藏的。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这是在讲天地之象。水都结了冰,地都坼裂了——生机全部回收,藏的气机发展到了极致。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够扰动阳气、做把已经藏纳、回收了的阳气再抽调出来的事儿。现在有一项运动叫冬泳。冬天毛窍都是闭合的时候多,打开的时候少的,阳气全收在内里,可是冬泳的人,就是要强行地调出阳气来,好使自己什么时候都能保持活力。 冬天如何养藏早卧晚起,冬天要顺应收藏之性,保证充足的睡眠。必待日光,说的是一定要等到天地的阳气出现、人身的阳气出现(比如说自然醒),才开始活动、工作。一定要“天人合一”,不能说天地没动呢,自己就任性地先动起来,那不是自取灭亡吗?使志若伏若匿,“若”是好像的意思。“伏”通“浮”,就是“起来”的意思。“匿”意思是藏着。全句的理解为:就好像人的志向若有若无、捉摸不定而不凸现出来。“志”是肾所藏的神,肾精处于收藏的状态,那“志”当然也是伏藏着的。这样说还太简单,下面讲得特别生动: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就好像心里怀着一个小秘密,不愿意出去走,因为怕被人看出来;还像是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不用再耗费心机地营求了。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天呢,身体的阳气都潜藏于内里,所以人要保持体温而躲避寒冷。因为呆在寒冷的地方,阳气就不得不被从内里调动出来,用以维持体温了。阳气外出体表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微微地出汗,就是“泄皮肤”。冬天穿得少人都会打寒战,那是肌肉在小范围地剧烈收缩来产热。不躲避寒冷而且开泄了皮肤的话,就是违背了冬天内藏的气机,人体的元气就会丧失,而且丧失得很快,“亟夺”就是哗啦一下子就泄掉了的意思。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上面讲到的,就是冬天“养藏”的道理。逆之则伤肾,就是如果没有养好,伤的是五脏六腑中的肾。春为痿厥,就是到了春天,生发之气起来的时候,由于你没有养好肾精,就会出现肌肉痿废这样的病。肌肉属于筋,而肝主筋,肝对应着春季,由于冬天的不藏,春季无法生发元气,所以筋的功能就不正常。“痿”就是全身、手足无力,没有劲。“厥”是什么呢?好多女孩子冬天不好好养生,春天就会出现厥症,不是昏厥,而是手脚冰凉的“厥”。这就是由于基础不足,元气生发不多,只能先保证五脏的供应,四肢元气不够,手脚就冰凉。遇到这样的女孩子来看病就很难办,因为不改变生活方式,她的病就好不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身体自然会好,可以不吃药!我的原则就是要环保,少用药,大家也许不太清楚,种一亩甘草会造成几亩地的沙漠化。国外的甘草素都是要从咱们国内进口的,用着你的资源,让你沙漠化,我自己不种植。所以能不用药就不用,大家都学会养生就好。这就是春、夏、秋、冬的“养生”、“养长”、“养收”、“养藏”——四季养生的原则。下面几段还是对相同的原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我只简单地讲一下。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是在讲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本,人肯定也不能例外。所以呢,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如何保养身体?这里说得最明白,就是春夏要养元气的生发之机,秋冬要养元气的敛藏之机。在《易道经》里,春夏养阳,就相当于乾卦#,就是“自强不息”,就是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秋冬养阴呢,就相当于坤卦#,就是“厚德载物”,越厚越好,收敛得越多越好。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就是说顺应了四时、阴阳的规律去生活,那么就能与自然万物同生同在,否则就是在戕伐自己生命的本真。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黄帝内经》又在不厌其烦地重复强调了: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这就谈到了“终始”的问题,终始就是死生。生成或者死亡的关键,就是要懂得“因天之序”(春夏秋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就是说,违背生命的规律肆意妄为的话,最终一定会百病丛生,什么疑难杂症都会出现;而遵守自然规律,一定是大病小病都不会得,这样呢,就“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道者,圣人行之——这句话非常有名,“行之”就是必须得遵循规律去做。按照规律去做了,就叫“得道”。愚者佩之,“佩”是通假字,通“悖”,是违背得意思。如果违背了四时阴阳的规律,那么这个人就是愚蠢的人,只会不断地耗散自己,导致“半百而衰”。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中医大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人说,这是中医预防医学的内涵,指在没生病之前就可以调养。而更深的意思是不治已经生病了的脏腑,而从没生病的地方开始调治。举个例子,比如说肝病。肝在五行中属木,木能克土,所以肝癌要是转移的话,通常是转移成胃癌,因为脾胃属土啊。再比如,人一生气了,就会吃不下饭,对不对?怒这种情志属于肝,所以生气应该是伤肝的,可实际生活中往往体现的不是肝疼,而是胃痛,或者左肋这儿疼得要命,这就是肝有邪气了,直接就往胃那儿传。很多有胃病的男人,说句实在话,就是要么受上司、领导的气,要么受老婆的气。所以我说女同志啊,你们老公得了胃病,你们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给他气受了。在外面工作上他憋闷,这个可以理解,但如果他真得了胃病,就要很小心了,因为胃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木克土造成的,是由于生气造成的。所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假如已经得了肝病,那肯定就知道邪气要往脾胃这儿传,这个时候,不要去治肝,要先固守住邪气下一步进犯的地方,就是从脾胃开始治疗。把脾胃固守住了,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强了,元气攒足了,反过来就能把肝气给理顺了,这样肝病自然就好了。在这里我警告大家,生活中一定要小心,不要生气。现代社会,很多病都是由于生气造成的,生病能够导致体内气机的不畅快,生长收藏失去节律。不治已乱,治未乱,这个道理和“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样的。好比经营一个企业,某个部门出问题了,应该从规章制度上去改进,而不是单单去追究责任人。经典中的这些辞令,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病已经形成了才求医问药,乱子已经引起来了才去关注治理,这都是现实中常见的情况,《黄帝内经》是怎么批评的呢:就好像口渴了才拿起镐头挖井;兵临城下了,才开始铸造枪炮——这不是开玩笑吗?在事情没有发出征兆以前就应该预想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让事情发展得无法控制。就像,如果不生气了,就没有了所谓的肝郁嘛!这都是在讲如何养生(生命)。要做一个君子,在别人不重用你的时候,你不抱怨,也不生气,自己继续积攒实力。古人为什么那么注重道德修养呢?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和《中庸》呢?实际上《大学》和《中庸》才是治病的良方!不要以为治病有奇效的才是良方,千万不要有这种误区。大道无形,道德修养才是让人不得病的良方。药物都只能是起到临时赈灾的作用。已经得了病再去求药,就像是“渴而凿井”一样,已经晚了。试问东西破了,经过无论多精细的修补,还能回到原样吗?事物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本文是中华解读《黄帝内经》第一人曲黎敏所著《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书的节选,要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养生文化,请看曲黎敏教授的书)

上古时代的黄帝,一生下来就聪慧无比,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擅长言辞,幼年时就具备很强的领悟能力,长大后,笃实敏捷,成年时,登上了天子的宝座。

黄帝问岐伯: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们,都能看过百岁而动作却毫不衰弱;现在的人,年龄刚达到或超过五十岁,动作就显得衰老而没有力气了,这是时代的不同所致,还是现在的人们不懂养生所致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会养生的能够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并加以适应、调和,以使之趋于平衡。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也不过度纵欲,所以他们的形体和神气都很旺盛,相互协调统一,便能够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超过一百岁才辞世。

现在的人就不同了,他们把酒当成水般豪饮而没有节制,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当成正常的,醉酒后行房事,过分放纵情欲,使阴精衰绝,真气耗损,不懂得保持精气强盛,不善于调养精神,为图内心快活,而违背生活规律来取乐,因此到五十岁就开始衰老了。

古时候真正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在教诲普通人时,一定会说到要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保持内心的平静,排除一切杂念,使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泻,如此病患就不会发生。

所以说,人们可以心志清净安闲,少私寡欲,心情平和而不忧虑,形体辛劳而不倦怠,使体内的真气和顺,每个人顺着自己的心思,都能达到满意。

人们吃任何食物都感觉甜美,穿着任何服饰都感到舒服,喜欢自己的风俗习惯,不论社会地位高或低,都互不艳羡嫉妒,这些人可以说质朴而不浮华。

所以,一切不正当的嗜欲都不能干扰他们的视听,一切乖谬不正的事都不能迷惑他们的心性。不论是智者、贤者,还是愚者、卑下者,都不会因为外物而费心忧虑,这合于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年过百旬,动作还不显衰老,就是因为领悟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身体不被内邪外邪所侵犯。

黄帝说:人年老之后就无法再生育,这是精力枯竭所致,还是因受限于自然规律所致?

岐伯说:女子七岁时,肾气就开始旺盛,牙齿更换,头发生长旺盛;到十四岁时,能促进生殖机能的物质天葵开始成熟,任脉顺畅,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因而具有了生育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平和充盈,智齿长出,牙齿长齐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劲,头发的生长也达到最旺盛的时段,这时身体最健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的气血逐渐衰竭,面容开始枯槁,头发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竭,面容完全枯槁,头发逐渐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衰弱,冲脉的气血也虚弱了,天葵干枯,月经断绝,因此形体衰弱,丧失生育能力。

男子八岁时,肾气充实,头发开始浓密,也已更换牙齿;十六岁时,肾气开始旺盛起来,天葵开始成熟,精气充盈,两性相交,就可以生儿育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平和充盈,筋骨强劲,智齿长出,牙齿长齐;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强健,肌肉也饱满壮实;四十岁时,肾气衰弱,开始掉发,牙齿也开始衰落;四十八岁时,人体上部阳明经气渐渐衰绝,面部枯槁,两鬓开始变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脉迟滞,天葵干枯,精气减少,肾脏衰弱,精神形体均衰老;六十四岁时,牙齿和头发都已脱落。

肾脏具有调节水液的功能,禀受并储藏其他脏腑的精气,因此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有精气排泄。男子年老后,五脏的功能都会衰退,筋骨衰疲无力,天葵枯竭,所以会头发苍白,身体沉重,脚步不稳,也无法生儿育女了。

黄帝说:有的人年纪已经很老了,却仍然能生育儿女,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他天赋的精力强于常人,气血经脉畅通,肾气有余。这样的人虽然可以生育,但是就通常而言,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时,精气就干枯了。

黄帝说: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年龄达到一百岁左右时,还可以生育吗?

岐伯说:通晓养生之道的人,能预防衰老并保持形体,所以尽管年事已高,也仍然可以生育。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被称为真人的人,他们洞悉自然界的规律,掌握着天地阴阳变化的机理,能吐故纳新以调摄精气,超然独处以保持精神内守,使筋骨肌肉跟精神达到完好的统一,因此能与天地同寿,永无终结,这是他修身养性的结果。

中古时代,有被称为至人的人,他们道德敦厚,通晓养生之道,能顺应阴阳四时变化,远离世俗纷扰,养精蓄锐,悠游于广大的天地中,视听直达八方之外。用这种方法增益寿命、强身健体,此类人也可列入真人之列。

其次有被称为圣人的人,他们能在天地之中安适地生活,遵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好和欲望适应世俗社会,没有愤怒埋怨的情绪,行为不背离世俗的一般要求,穿只有普通纹彩的衣服,行为举止也不受世俗牵制,外不使形体因为事务而疲劳,内不使思想上背负过重的负担,力求安逸、快乐,以安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们的形体不容易衰疲,精神不容易耗损,寿命也能达到一百岁左右。

其次还有被称为贤人的人,他们以天地的变化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追随上古真人,力求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做的人也能延长寿命,但有一定的限度。

本文来自作者[夜天]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5405.html

(3)

文章推荐

  • 在京东买兰蔻眼霜赠送的是正品吗

    是。因为京东是经过官方授权的,所以在京东买兰蔻眼霜赠送的是正品。兰蔻眼霜是一款眼部护肤品,适用于有眼袋、细纹、黑眼圈肌肤。适用于有眼袋、细纹、黑眼圈肌肤,含丰富活性成分,抗皱紧肤眼霜具有特殊成分以防止眼皮下垂和眼袋的产生,同时能重新赋予肌肤弹性。兰蔻家的产品口碑一直都是不错的,而且大家经常会看到它们

    2025年09月09日
    20
  • 什么是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网上有关“什么是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点,尤其是太阳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且高中地理教材对于该块内容几乎是空白,而

    2025年09月09日
    17
  • 苏秘化妆品怎么样

    苏秘化妆品的发酵技术还是挺先进的,它的金主爸爸LG集团在苏秘发酵研发方面也氪金了不少,主打孕妇和敏感肌可用,而且用起来也会比较温和。苏秘化妆品有补水、水油平衡、抗老等多种系列,奇迹护理露、臻源之谜、水漾系列都是热卖产品,其中奇迹系列是大S用过的。韩国苏秘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传统发酵技术的植物化

    2025年09月16日
    17
  • 老司机都不知道的汽车冷知识

    老司机都不知道的汽车冷知识1。玻璃蓝水是有毒的提示水玻璃通常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醇,乙二醇,水,腐蚀抑制剂和各种对人体有毒。如果饮酒过多或抢救不及时,可能是致命的。互联网已经表明,一个孩子不小心喝了半杯水一瓶腹痛和呕吐后。幸运的是,及时抢救,还有就是他的生命没有危险。一些业主还报告说,减速器故障是由于水

    2025年09月28日
    23
  • 怀念父亲的千古绝句

    怀念父亲的千古绝句如下:1、怀念父亲的音容笑貌,那些温暖的日子如在眼前。他的笑容,那充满智慧的眼神,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力量。我想,我会永远记住他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作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2、梦回故乡,又见父亲的身影,一声长叹,无尽凄凉。他曾经是我生命中的守护者,为我遮风挡雨,如今,我想在梦

    2025年10月04日
    11
  • public attitude toward science翻译是什么?_1

    《公众该如何看待科学》的翻译如下: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生活的世界在过去一百年间已经变化了许多,而且在未来的一百年里可能变化更多。有人想中止这种种变化,回到那个他们认为更纯洁更朴素的时代。但正如历史所表明的,过去并非那么美妙。过去对享有特权的少数人不算太糟,但即便他们也:无从享受现代医疗,而生育对妇

    2025年10月04日
    11
  • 江苏梦兰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江苏梦兰集团始建于1972年。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钱月宝董事长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创新发展、争先领先,从八根绣花针、村办作坊式加工点起步,至今已发展成集家纺、电子信息、跨境油品项目、环保科技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纺行业“十强”龙头企业,连续十多年进入中

    2025年10月05日
    11
  • 英语科学博物馆怎么读

    科学博物馆(sciencemuseum)英文读音是:英[?sai?nsmju:?zi?m]?美[?sansmju?zi?m]单词解释:1、science英[?sans]?美[?sans]?n.科学;技术,知识;学科;理科复数:sciences2、museum英[mju?z

    2025年10月09日
    4
  • 物理的一些小常识

    人手能拿东西是因为摩擦力,人走路汽车行驶的力也是因为和地面的摩擦力,开车时距离目的地不远时可以松开油门利用惯性让车到达可以节省油耗,空调冬天比夏天更耗电因为多了加热丝的能耗,水的沸点不都是100℃而是随气压降低而降低,可能60℃时水就会沸腾,电磁炉运用的是电磁学里涡流原理,微波炉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来让

    2025年10月09日
    3
  • 防溺水六不一会的准确内容

    防溺水六不一会的准确内容如下:1、不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不熟悉水性的青少年不擅自下水施救。“一会”是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救生员(Lifeguard)是一个技术员工种

    2025年10月09日
    3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夜天
    夜天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夜天”!

  • 夜天
    夜天 2025年10月09日

    希望本篇文章《黄帝内经上的养生术》能对你有所帮助!

  • 夜天
    夜天 2025年10月09日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夜天
    夜天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黄帝内经上有养生术,现在翻译如下。 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这是第一个养生方法。 与道家,佛家,印度瑜伽,是一类方法,就是说法不一样。意思都一样。道家,佛家的养生方...

    联系我们

    邮件:机氪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