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就是循环支持(C),在确定婴儿或儿童无意识、无脉搏后,应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是:新生儿心率<60次/分;婴儿或儿童心率<60次/分伴有灌注不良的体征时可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对新生儿或小婴儿按压时可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将另一手两手指置于乳头连线下一指处进行按压,或两手掌及四手指托住两侧背部,双手大栂指按压。对1?8岁的儿童,可用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部,另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避开剑突),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一致按压。对年长儿(>8岁),胸部按压方法与成人相同。每次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为100次。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之比在新生儿为3:1,婴儿及儿童为30:2或15:2(两名医务人员实施复苏)。按压后2分钟判断有无改善,观察颈动脉、股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皮肤颜色等。在临床上当触及大动脉搏动提示按压有效;如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其值上升也提示有效。
第二步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A),儿童低氧血症和呼吸停止使病情急剧恶化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有条件时予以口、鼻等上气道吸引。方法:将患儿头向后仰,抬高下颌,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将头向背部倾斜并处于正中位,颈部稍微伸展,即嗅气位。用另一只手的几个手指放在颏下,提起下颌骨向外上方,注意不要让嘴闭上或推颌下的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当颈椎损伤完全不能运动时,通过提下颌法来开通气道。也可放置口咽导管,使口咽部处于张开状态。
第三步就是建立呼吸(B),气道通畅后,将耳朵贴近患儿的口鼻部判断有无有效呼吸。如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以维持气体交换。对于新生儿,如无自主呼吸或为无效喘息、有自主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在80%浓度的氧吸入后仍有中心性发绀时即可进行正压通气复苏。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复苏囊的应用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法。
第四步快速除颤在复苏过程中当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用电击除颤复律。
第五步就是药物治疗了,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氢钠、葡萄糖、钙剂、纳洛酮和利多卡因。
那以上五步就是我们总结的关于小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你是从哪里看到儿童心肺复苏流程变成CAB的?现在流程改变的只有成人心肺复苏,儿童心肺复苏的流程顺序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原来的ABC。 而成人心肺复苏的程序发生改变的原因以我看来主要还是和成人心搏停止发生的原因有关,成人心搏停止多为心源性,心跳先于呼吸停止,早期血液中含氧量相对较高,故早期循环支持更为重要。而儿童心搏停止多为呼吸停止继发,因此应尽早进行通气,在提高血氧浓度之后再进行按压才能使含氧血进入组织器官,而直接按压时血液中氧浓度极低并不能起到心肺复苏应有的作用。 回答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补充…
本文来自作者[衅建伟]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550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衅建伟”!
希望本篇文章《儿童心肺复苏操作流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第一步就是循环支持(C),在确定婴儿或儿童无意识、无脉搏后,应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是:新生儿心率<60次/分;婴儿或儿童心率<60次/分伴有灌注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