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一般地震指自然作用产生的震动,它主要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和释放的一种形式,也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人为的原因也可以造成地震,称为人工地震。地球上差不多天天都有地震,一年以数百万次计。但其中绝大部分是人们觉察不出来的无感地震,而为人所感到的有感地震约为5万次左右,其中能造成严重灾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大约为10—20次。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以分为: 浅源地震——深度0—70km; 中源地震——深度70—100km; 深源地震——深度超过300km,目前已知最深地震为720km(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边的6.9级地震)。 由此可见,震源所在不仅限于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而且有些是位于地幔的范围内。不过,大多数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2.5%,所释放的能量占地震总能量的85%;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震源深度多在10—20km,一般不超过10km。中源地震发震次数较少,占地震总数的23.5%,释放能量约占总能量的12%;深源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4%,释放能量只占总能量的3%左右。中深源地震有的尽管震级很大,但危害较小。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通常把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震,叫地方震;100—1000km的叫近震;超过1000km的叫远震。一般讲距震中越远,地震危害越小。 地震不仅发生在大陆上(称为陆震),也常发生于大洋底部,称为海震。同样级别的地震,海震要比陆震的破坏性小,因为陆震横渡和纵波都能传到地面,而海震只能把纵波传播上来(由于海水不能传播横波)。但是,有时候海震可以掀动上覆的海水形成巨大的海浪,称为海啸。这种海浪波长达数百米,振动周期也很长,约为15分钟到1小时,在广阔的大洋中,这种波浪不明显,波浪高度也较小,但一接近海岸,由于海底变浅,波浪受阻变高,能量集中冲上海岸,可产生极大的破坏力。1960年5月22日智利沿海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海啸,波峰高达30余米,海浪吞没码头,毁坏建筑物,1万余人丧生。据全世界2400年的记录,较大海啸约每10年发生一次,主要是由环太平洋海沟浅源地震所引起。 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所以也常有海震发生。如渤海自1548年至1983年共发生4.7级以上的地震39次。东海和台湾海峡自古至今地震频繁。1604年12月29日夜间在泉州海外发生8级大地震,泉州和蒲田一带破坏惨重,“城内外庐舍倾圮”。南海区域也常发生地震,1915—1983年地震仪所记录到的4.7级以上地震共70余次。由于我国沿海没有深海沟,所以很少发生海啸。我国历史上只有一次海啸的记录,1867年12月18日在台湾省基隆北海中,发生6级地震,随着台风和大风暴引起海啸,造成“基隆金包里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溺数百人。”
地球上的地震和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哪?
地球上也震感的有很多次,每年全球大大小小地震统计在一起,有500万次左右。人们有感的地震或者造成破坏的地震数量就少多了。根据现在的统计数字大概是这样,6级或者6级以上多一点地震,大概每年有数百次,这个统计数字有点差别,有的数字是大概200多次,大概有的可能300多次,低一点的是100多次。6级,7级以上的数字大概是18次上下。去年比较少是16次,7级以上的地震,在2002、2001年的时候,比较高时达21、22次,再前面是18次、17次,但是平均起来,每年7级或者7级以上的地震大概是18次上下左右。8级地震每年大概有一次。偶尔也可能有两次,也可能那一年没有大地震。但是平均是一年两次。总的地震活动的情况大概是这样。
地球上一年大约要发生多少次地震
在地壳运动中,当地壳的岩层经不住力的冲击而发生断裂,或者是有裂缝的地方再次发生错动,就要发生地震。地球上每年大约要发生500万次地震,平均不到10秒钟便有一次。不过,其中绝大多数都很轻微,人们感觉得到的约占地震总次数的1%,而强度达到能够破坏建筑物的只有十来次。
科学上把地震的强度分为10级,5级以上的称为强烈地震,也叫破坏性地震。烈度较高的强烈地震可在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灾难。在地面上,它可以使房屋倒塌,土石崩落,人员伤亡。例如1923年的7.9级日本关东大地震,加上地震造成的火灾,使东京遭到大浩劫,震毁、烧毁烧毁房屋近60万幢,砸死、烧死近10万人。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的唐山大地震,几乎把唐山夷为平地,夺去了24万多人的生命。发和天1988年12月7日的亚美尼亚大地震,毁坏了3座城市,造成5.5万人死亡。海洋里发生地震,会出现强大的波浪。虽然这种波浪在外海不很高,但浪速很大。当波浪接近海岸时,形成了破坏性很强的海啸。
地震同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有关,因此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它自太平洋东岸的智利环绕洋岸一直延伸到西南岸的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我国的台湾就在这条地震带上。这条地震带的地壳构造运动非常活跃,所以,地球上的大多数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带。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它西起地中海,经土耳其、中亚细亚、印度北部、中国西南部直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遇。这两条地震带上都分布着很多火山。
我国地处这两条地震带之间,部分地区还在地震带上,所以也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除江西、浙江和贵州等省较少地震外,台湾、西藏、云南、四川、甘肃、宁夏、河北等省,都曾发生过较大的地震。
虽然,现在人们还没有彻底弄清地震的原因,对地震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还不能从根本消除地震灾害。但是已经了解到地震前常有不少异常现象——地震前兆发生,如地应力、地电、地磁、地下水含氡量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动物的异常反应,以及小地震频震和地表变形等等。通过预测及时加以预防,就有可能减轻损失。
火山爆发
世界上的火山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爆发的强弱也不同。
印度尼西亚松巴圭岛上的坦博拉火山,是一座“脾气”暴躁的火山。它在1815年4月5日爆发时,爆炸声震撼了远在1600公里外的苏门答腊岛,烟雾尘埃使得480公里的范围内日月无光。这次爆发持续了3个多月,喷出物质150立方公里,把山头削掉了1250米,形成了一条11公里长的火山口。这次火山爆发相当于20万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或者相当于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的500倍。
夏威夷群岛上的山则是“脾气”温顺的火山,爆发时,火山的熔岩只是平静地流出,形成了壮观的熔岩瀑布和熔岩河流。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
资料来源:题库
本文来自作者[迎琴]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555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迎琴”!
希望本篇文章《在未来几年地震发生的频率有好大?》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一般地震指自然作用产生的震动,它主要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和释放的一种形式,也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人为的原因也可以造成地震,称为人工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