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选自儒家经典的专门章节和精采文章选段,语言优美,字句凝练,立意深刻,对中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行为价值的判断、伦理道德的形成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把个人的成长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以天下为己任”(《南史?孔休源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爱国精神,“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腾文公下》)的英雄气概等,都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绝好教材。这些教材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努力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者,爱人”,就是将别人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有了这一前提,才能超越利己的天性,关爱、同情、尊重他人。这种良好的品格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关心他人,为社会履行责任。
三、培养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
孔子说“学而不厌”,强调学无止境。他告诫学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数十年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并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了解古人做学问的精神,使学生能有所感悟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刻苦学习,努力追求。
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孔子在学习方法上提出学思并重的原则,强调在学的基础上发挥思维的作用,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意思就是说,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只注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疑惑而更加危险。这一学思并重的原则使学生认识到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思考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敢于创新,敢于质疑。
五、学以致用
孔子认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读了诗文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不能完成;派他出使四方各国,也不能独立应对;即使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隐含的意思就是,教给你诗文三百篇,目的就是要让你有能力去完成政治任务,有能力去出使应对四方。由此可见,他认为学习要学以致用,教育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现代教学中,课堂外的航模、电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兴趣小组活动,暑期的社会实践考察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儒家思想的精华是我们中学教育的宝贵指导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本文来自作者[冷安]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561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冷安”!
希望本篇文章《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_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选自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