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与副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2、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有什么注意3、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是什么?4、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哪些人不宜服用合欢花5、合欢花茶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合欢花茶优点缺点6、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夜合枝头别有春,坐含风露入清晨,任他明月能想照,敛尽芳心不向人。
这是对合欢花的美赞。
你知道它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功效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合欢花基本概述
药名:合欢花
别名:合欢米、夜合花、乌绒
性味:甘,平
归经:入心、脾经
功效:安神解郁、理气和胃、清肝明目
主治:治忧郁失眠、心神不安、胸闷食少、风火目疾、视物不清、失眠健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药材基源: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序。
合欢花功效作用
1、合欢花能养血。
《本草便读》
2、合欢花治腰脚疼痛久不差:夜合花四两,牛膝一两(去苗),红蓝花一两,石盐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麸炒微黄),桂心一两。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圣惠方》夜合花丸)
3、合欢花能清心明目。
《分类草药性》
4、合欢花治咽喉疼痛。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5、合欢花可与牛膝、红花等药同用,可用于治疗腰脚疼痛或跌打伤痛者。
6、合欢花解郁安神,和络止痛。
治肝郁胸闷,忧而不乐,健忘失眠。
有时还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疼痛。
(江西《中草药学》)
7、合欢花临床可与菊花、黄芩、草决明等相配,以增清肝明目之力。
8、合欢花临床多与远志、郁金、酸枣仁、柏子仁等配伍,以养心解郁安神;亦可入甘麦大枣汤中应用。
9、合欢花治眼雾不明:合欢花、一朵云,泡酒服。
(《四川中药志》)
10、合欢花治心肾不交失眠:合欢花、官桂、黄连、夜交藤。
煎服。
(《四川中药志》)
11、合欢花临床宜与香椽、郁金、佛手、木香等同用,以舒肝解郁和胃。
12、合欢花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消风明目,解郁。
治心虚失眠。
《四川中药志》
13、合欢花治打_损疼痛:夜合花末,酒调服二钱匕。
(《子母秘录》)
14、合欢花治风火眼疾:合欢花配鸡肝、羊肝或猪肝,蒸服。
(《四川中药志》)
合欢花食用方法
合欢花粥
材料:合欢花(干品)30克(鲜品5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合欢花、粳米、红糖同放入锅内,加清水500克,用文火烧至粥稠即可。
用法:于每晚睡前1小时空腹温热顿服。
功效:安神解郁,活血,消痈肿。
适用于忿怒忧郁、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症。
来源:民间方
黑豆小麦合欢花
材料:黑豆、去壳小麦各15克、合欢花30克。
做法:先煮黑豆,沸后10分钟后,加入小麦与合欢同煎,煮至黑豆熟烂,去药渣取汁服用。
功效:止风热、调中下气、宁神、治心肝火旺型失眠。
合欢花蒸猪肝
材料:花蕾(干品)10克、猪肝(兔肝、鸭肝也可)100克--150克。
做法:用合欢花的花蕾(干品)10克,加水浸泡4小时--6小时后,再将猪肝(兔肝、鸭肝也可)100克--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后食肝。
功效:此方消风明目,舒郁理气,养肝安神,不仅治风火眼疾,而且对肝病胁痛、失眠有疗救。
合欢花猪肉汤
材料:合欢花15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香附6克、薏苡仁15克、猪瘦肉100克、陈皮3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斩成小块。
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陈皮浸泡去白,备用。
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小火煮2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有清热健脾、清心解郁安神的功效。
大枣合欢花粥
材料:大枣12枚、小麦仁60克、甘草(干品)10克、合欢花(干品)10克、红糖30克。
做法:先将甘草、合欢花洗净,共煎汁;洗净大枣、小麦仁。
将大枣、小麦仁、药汁及红糖一起放在沙锅内,同煮成粥。
用法:趁热食用,每日1--2次。
功效:益气健脾,宁心安神,除烦润肤。
久用可改善情绪,增进食欲,并具使皮肤细白红润的功效,亦可防止皮肤衰老,减少皮肤皱纹。
用药禁忌
阴虚津伤者慎用合欢花,孕妇和小孩忌用合欢花。
猜你喜欢
1.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金莲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4.玉兰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5.曼陀罗花的使用效果
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有什么注意1、改善睡眠:合欢花具有镇静、睡眠的功效,对于入睡困难的人群而言,常喝合欢花茶可以改善入睡困难的症状,而且对睡眠质量也有所提升。
2、补气养血:合欢花有滋补气血的功效,对于贫血、面色偏黄的人群,服用合欢花会使面色红润起来,养足了气血,身体体质自然也变好了。
3、改善视力:合欢花性味甘,平,有清心明目的功效,长期对着电脑工作的人群,可以用合欢花泡茶,缓解视觉疲劳,长期使用你的眼睛会越来越亮。
4、活络止痛:合欢花可以通经活络,对痛经症状有所缓解,但不要在月经第二天使用,因为它具有活络的效果,会让月经量增加。
5、养颜祛斑:总有**姐把合欢花茶当水喝,这是因为合欢花有养颜祛斑的作用,它清热的功效,把体内的毒素排出,自然肤美貌白了。
6、合欢花不能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合欢花哭含有一定的安定,可以治疗失眠,如果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
建议不要长期喝,偶尔喝有助于心情舒畅、头脑清晰。
7、合欢花粉制作要防护:合欢花里面含有一种合欢皂甙的物质,这种物质进入生气会溶解红血球,如果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身体,溶解红血球的作用会增大,产生毒性。
合欢花粉末进入呼吸道会引起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所以合欢花制粉的过程中要带上口罩。
8、孕妇慎用:怀孕的人本身由于胎儿压迫膀胱等部位,容易引起便秘、火旺,如果食用合欢花会加大内火和便秘的程度,因此不适合用合欢花。
9、肠胃虚弱者慎用:肠胃虚弱的人群,如果患有肠道疾病是不适合服用合欢花茶的,特别是胃溃疡、胃炎患者。
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是什么?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舒郁,理气,安神,活络。
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跌打损伤疼痛。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抑制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合欢花煎剂灌服,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及被动活动,明显协同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所致小鼠麻醉时间,促使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异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麻醉,一次给药或连续给药3d均有显着效果。
合欢花煎剂给家兔灌服未见脑电有明显改变,也无抗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作用。
扩展资料
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季相应,通于春气。
眼下正值春季,正是护肝养肝的好时机。
经常生闷气、容易心烦意乱的人不妨试试合欢花,它有疏肝解郁、减压、安神的作用,如果与茉莉花、绿萼梅搭配,效果会更好。
具体方法是:合欢花5克左右,用温水冲泡,也可搭配茉莉花、玫瑰花等一起喝。
该方适合所有人群,每日饮用即可。
中医讲“郁久化热”,若频繁出现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说明肝火已极其旺盛,临床上,丹皮、栀子、黄芩、菊花等清肝泻热、解郁安神的效果也很不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调理。
除了药物调理,保护肝脏保持心情愉快也很重要,若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
合欢花
人民网-老生闷气,喝合欢花茶
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哪些人不宜服用合欢花1、功效与作用:
(1)合欢花能消风明目,治结膜炎、失眠。
合欢花有治结膜炎的作用,可以用10克合欢花与150克猪肝处理好放入碗中加盐后盖上盖子隔水蒸熟吃。
(2)合欢花治虚烦不安、健忘失眠。
合欢花有治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的作用,30克干合欢花与50克粳米及适量红糖一起加500克清水,用文火煮至粥稠,每晚睡前1小时空腹温热食用。
(3)合欢花治虚烦不安、夜不能眠、记忆力减退。
合欢花有治虚烦不安、夜不能眠、记忆力减退的作用,可以用10克合欢花、20克黄花菜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拿出药汁加入蜂蜜,每日在睡前温服1次。
(4)合欢花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烦躁易怒、情绪不安、失眠多梦。
合欢花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烦躁易怒的作用,可以用12克合欢花、9克柴胡、9克枳壳、9克香附、9克白芍、6克当归、6克路路通、6克沉香、6克川芎这九味中药煎汁去渣,加入100克粳米煮粥,临熟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稍煮后空腹温热食用。
2、用药禁忌:
阴虚津伤人群慎用合欢花;脾胃虚寒人群慎用合欢花;孕妇慎用合欢花。
合欢花茶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合欢花茶优点缺点1、合欢花性平、味甘、苦,归心经以及肝经。
合欢花有解郁安神、开胃理气的作用,可以治疗虚烦不眠、抑郁不舒、健忘多梦、食欲不振以及胸闷胁痛等问题。
单独使用即可见效,或者配伍其他药物,例如柏子仁、酸枣仁、首乌藤、郁金等安神解郁药物。
合欢花煎汤内服用量在5g-10g之间,可以每日泡水饮用。
2、禁忌:应注意孕妇应慎重使用。
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合欢花花丝粉红色,荚果偏,是城市行道树、观赏树。
心材黄灰褐色,边材黄白色,耐久,多用于制家具;嫩叶可食,老叶可以洗衣服;树皮供药用,有驱虫之效。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合欢花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合欢花的功效和作用
合欢花含有合欢甙,鞣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
也具有清热解暑,养颜斑解酒等功效。
合欢花的食用方法
1、合欢花的泡法及喝法
合欢花可单泡,也可和冰糖、蜂蜜共同冲泡。
取出4-6克合欢花用开水冲泡5-8分钟即可饮用。
2、合欢花粥
合欢花含有合欢甙,鞣质。
《本草经》说:“合欢花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
”尤其对孕妇,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
做时,取干合欢花30克(鲜者5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加水500克,熬至粥稠即可,睡前温服。
合欢花粥香甜可口,常用能安神、美容,使人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合欢花治疗配方
a、心肾不交失眠:合欢花配合官桂、黄连、夜交藤煎服。
b、风火眼疾:合欢花配鸡肝、羊肝或猪肝蒸服。
c、眼雾不明:合欢花和一朵云,进行泡酒服用。
d、打_损疼痛:采用夜合花末,酒调服二钱匕。
e、腰脚疼痛:将夜合花四两,牛膝一两(去苗),红蓝花一两,石盐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麸炒微黄),桂心一两一起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天一大早,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饭前再服一次。
合欢花的植物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16米,树冠开展;小枝有棱角,嫩枝、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
托叶线状披针形,较小叶小,早落。
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近基部及最顶一对羽片着生处各有1枚腺体;羽片4-12对,栽培的有时达20对;小叶10-30对,线形至长圆形,长6-12mm,宽1-4mm,向上偏斜,先端有小尖头,有缘毛,有时在下面或仅中脉上有短柔毛;中脉紧靠上边缘。
头状花序于枝顶排成圆锥花序;花粉红色;花萼管状,长3毫米;花冠长8毫米,裂片三角形,长1.5mm,花萼、花冠外均被短柔毛;花丝长2.5cm。
荚果带状,长9-15cm,宽1.5-2.5cm,嫩荚有柔毛,老荚无毛。
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合欢花的药用价值
合欢花含有合欢甙,鞣质,解郁安神,滋阴补阳,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用于、忧郁失眠。
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
具有清热解暑,养颜祛斑解酒等功效。
中医认为:合欢花性味甘,平,舒郁、理气、安神、活络、养血、滋阴肾、清心明目。
①《神农本草经》:“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
②《本草便读》:“能养血、活气、通脉。
”
③《分类草药性》:“能清心明目、滋肾阴。
”
④《四川中药志》:“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消风明目,解郁安神,治失眠,调肾虚。
”
⑤江西《中草药学》:“解郁安神,和络止痛。
治肝郁胸闷,忧而不乐,健忘失眠,性欲寡淡。
”
关于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与副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推荐给我一本好的历史书
紫川?
内容简介:?
两百年前的蓝河战场,光明帝国最后的军团在魔族的喧嚣声中崩溃,帝国最后的元帅和皇帝战死。混乱的西川大陆上没有了共同的君主,群雄并起而混战,武力是生存下去的 唯一本钱,制霸天下,是一代代强者的梦想。大陆东南,有一个两百多年的强大势力――紫川家族。他西击流风家,东挡魔族,南镇林家。为了强大的梦想,为了家族血统的 薪火相传,无数紫川俊杰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的史诗般壮丽的历史。本文《紫川》,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家族的百年悲歌传奇。?
点评:紫川完结了,追了五年?六年?还是更久!记不清了,可当看到大结局的时候,感觉就像失去一个好友般难受!?
神墓?
内容简介:?
神魔陵园位于天元大陆中部地带,整片陵园除了安葬着人类历代的最强者、异类中的顶级修炼者外,其余每一座坟墓都埋葬着一位远古的神或魔,这是一片属于神魔的安息之?
地。一个平凡的青年死去万载岁月之后,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望着那如林的神魔墓碑,他心中充满了震撼。沧海桑田,万载岁月悠悠而过,整个世界彻底改变了,原本有 一海峡之隔的仙幻大陆和魔幻大陆相连在了一起,道法与魔法并存,真气与斗气同在,东方神龙与西方巨龙共舞……绝代佳人,缠绵的爱情;恐怖绝地,玄异的惊险之旅;远 古遗闻,失落的传说;众神之秘,不灭的神之遗迹……神秘的东方修道者、奇诡的西方魔法师、无敌的东方武者、至强的西方龙战士,演绎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传奇……?
点评:嗯?伏笔很多的故事?很多地方在紧张中还令人喷饭,虽然与目前绝大小说一样中皮西骨(思想),但剧情取胜!?
狼群
内容简介:
在一次暑期的度假旅游中,大学生刑天意外遭到劫持。凭借天生的战斗能力和丰富的军事知识,刑天成功躲过被猎杀的命运,也因此他被国际知名的雇佣军组织“狼群”相中
,开始了他的雇佣兵生涯。战争无情,兄弟有义,在血腥、死亡、远离亲人的孤独感的包围下,深厚的兄弟情怀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慰藉。然而,当接到的下一个任务,是狙杀 昔日在同一战壕并肩作战的好友时,刑天第一次陷入了巨大的精神恐惧。在死亡的考验已能从容应付时,心灵的拷问又将如何去面对?……这是一部描述海外特种作战部队形 式之一--雇佣军生活的小说。作者丰富到极致的军事知识,引无数军事发烧友为之尖叫,追捧不已。
点评:一个雇佣兵的故事,真实而残酷的再现了人性的另一面,作者极度丰富的军事知识让人惊讶。
史记
史记
《史记》约成书于前104年至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久而久之,人们根据“太史公记”而省略成《史记》。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出身于中下层官吏家庭。高祖司马昌,当秦始皇时,作主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祖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他的家庭在汉文帝时可能是所谓“中人之家”,以农业、畜牧致富,因而能够出粟买爵。司马迁说自己“耕牧河山之阳”,不一定就是亲自参加耕牧。
父司马谈,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前135 年)作了太史令,通称太史公。这是史官,汉武帝新恢复的一种古官。官位不高,职权不大,主官天时星历、祭祀礼仪、搜罗并保管典籍文献。这是史官的传统。
史官掌握文化知识,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官。从殷周到春秋战国,史官的职权、地位逐渐降低,但他们的政治地位从来没有改变。他们的职掌,历代相传,最重要的是为王家记言记事。在殷周时代,他们记录的是王室的言和事。在春秋战国时代,他们记录的范围扩大到各国统治者及其卿大夫的言和事。但到武帝时,太史令并没有这项职掌,司马谈自觉地按照古代史官传统,准备要为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记言记事。他在大约三十年(公元前140~前111 年)的太史令职守上,在“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的便利条件下,不仅有论述历史的志愿和计划,而且很可能已开始了部分的撰述工作。司马谈到长安做官以后,司马迁自然地随着父亲到长安,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司马迁自说“年十岁则诵古文”,当是到了长安以后的事情。所谓“古文”,就是用古代文字写的典籍。汉初传习的古书,许多是用汉代通俗应用的隶书即所谓“今文”写的,也有先秦保存下来的,用古文写的。司马迁十岁时所诵的“古文”,就是指某些用古文写的书,不是专指某一种书。由此可见,司马迁很早就有古文的修养。
持山西河津县说者认为,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县。黄河自西北而东南出禹门口,急转弯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耕牧河山之阳”的地方。据悉此处曾有“汉太史司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兴修水利时被毁之。而且现在该村仍有司马姓氏的居民。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础,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的漫游。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一次游历到达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漫游回来以后,仕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司马迁继承父亲的思想,用儒家所说的礼作为行为的规范和衡量历史上是非得失的准则。他申论:“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司马迁从父亲司马谈那里,可以说得到两份遗产。一份是太史职掌的学问,其中可能包括司马谈已经写成的史文;又一份是儒家的学问,主要是《春秋》之学。但司马迁并不以此二者为限,他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也是因他有一家之言,中国历史上开始有历史家的出现。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潜心于著史,并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工作。
就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这也正是一位学者对君主的*威和残酷的命运所能采取的反抗形式。终于在太始四年(前93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此后其事迹不清,大概卒于武帝末年。补注:王国维考证其死于前87年) 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
正史中未载司马迁卒年,有人认为这是司马迁善终的证明,也有人认为这恰恰说明司马迁死得不明不白,大有疑问。《史记·集解》引东汉学者卫宏《汉旧仪注》云:“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轻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李陵降匈奴,故下蚕室。有怨言,下狱死”。葛洪《西京杂记》也有相类似的记载。有人据此认为司马迁是因作《报任安书》而死的,且死在作《报任安书》的当年。(据王国维考证《报任安书》作于太初四年(前101年))郭沫若认为司马迁下狱的事世上必有流传,故卫宏、葛洪均笔之于书。卫宏和葛洪都是当时颇有名望的大学问家,不会无中生有, 歪曲事实。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中叹息“以迁之博物智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悲其“既陷极刑”防腐刑)之后,又不“能自保其身”,这说明司马迁不是自然之死。《汉书》载司马迁被宫刑之后,又“尊宠任职”,为中书令(皇帝的御用秘书)可说是“载卿相之列”。郭沫若认为《盐铁论·周秦篇》中的既“下蚕室”而后又“就刀锯”,就是暗指司马迁的再度下狱致死之事。
对此,有的学者则提出异议。目前尚存有关卫宏提及太史令和司马迁行事的记载,共有四条,经考证,至少有两条不符合史实,故卫宏说司马迁“下狱死”一事,殆不可信,至少也是孤证。古人认为“身体发联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汉书》叹司马迁“既陷极刑”,不“能自保其身”,应当从古人的这种含义上来理解。《盐铁论·周秦篇》文学之言与司马迁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下蚕室”之后又“就刀锯”,原意只是指一种刑罚所造成的社会不良风气,乃证明汉武帝严峻之法的无效,不能解释为司马迁两次下狱。
也有人认为司马迁可能死于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狱”。巫蛊案发于征和元年(前92年),身为巫蛊使者的江充与卫太子有怨,恐武帝晏驾后为太子所诛,遂大开杀戒以借机剪除太子。太子杀江充后自杀,武帝穷治巫蛊之狱,转而穷治大子死之狱,一直到征和四年(前89年),前后死者达十几万,司马迁的好友任安。就是“巫蛊之狱”的殉难者之一。这场灾难,录及到当时许多文武官员,司马迁恐怕也难以幸免。又据《史记》记事内容分析,太初四年至征和二年还有记事,征和一年后无记事,司马迁很可能是《汉书》所云“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的牺牲者。
还有人主张司马迁死于武帝之后,《史记》各篇里有汉世宗的谥号“武帝”。“武帝”系汉世宗刘彻死后,后人所追封,如司马迁死在武帝之前,怎么会知道这谥号呢?有人考证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前91年)十一月,距武帝骂崩仅4年,从《报任安书》的内容来看,知道当时《史记》尚未全部完成,此后必有修整补辑,故涉及到武帝的地方,改称谥号,则不足为奇了。
司马迁虽然是受过宫刑的人,但有一个女儿是肯定无疑的。《汉书·杨敞传》记载:“敞子恽,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诸儒。”
《同州府志·列女传》也说:“杨夫人者,汉太史司马迁女,丞相安平候杨敞之妻也。汉昭帝崩,昌邑王贺即帝位,*乱。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贺更立帝。议已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敞。敞惊愕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徙曰唯唯而已。延年出更衣,遽从东厢谓敞曰:'此国之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九卿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其废昌邑王,立宣帝。居月余,敞薨,盖封三千五百户。君子谓夫人可谓知事之机者矣。”从上述史料看,司马迁的女儿及外孙杨恽,是机智果敢的有才能的人物。《史记》之所以能流传后世,实为此两人的功劳。《史记·太史公自序》云“藏之名山”的隐语,就是将《史记》正本藏在西岳华山脚下的华阴,这儿是杨恽的老家。正如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所说:“《史记》一书,传布最早,《汉书》本传,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所谓宣布者,盖上之于朝,又传写以公于世也。”可以想象,在当时司马“下狱死”而查抄的情况下,司马迁的女儿确像“义士救孤'那样保藏了《史记》,而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又像“沉香劈山救母”那样救活了《史记》!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补注:杨恽(?—前54) 字子幼,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宣帝时封平通侯,迁中郎将,后被免为庶人,又因怨望被处死。事迹附见《汉书·杨敞传》。《汉书·司马迁传》载:“迁既死后,其书稍出。 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司马迁的《史记》有正本和副本两种,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正本“藏之名山,副在京师”。所谓副本存于汉廷天禄阁或石渠阁。朝廷和诸儒所见之《史记》,即副本。东汉王弃在引用《史记》文章时,未注明《史记》出处,有人因此猜测可能《史记》当时副本又录副本,东汉时洛阳书肆可能就有副本抄本出售,司马迁手书副本可能毁于王莽之乱。
现存早期的版本之一南宋黄善夫家塾刻本,被公认为善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校勘本《史记》,便于阅读,所据底本为金陵书局刻本。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所述秦商鞅变法至汉武帝晚年的历史,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三左右。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
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本纪”托始黄帝,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正名百物”的祖师。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蒯列传》。其中《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和《日者列传》四篇由汉博士褚少孙补缺。《汉书·艺文志》载冯商续补《太史公》七篇,韦昭注云冯商“受诏续《太史公书》十余篇”,刘知几认为续补《史记》的不只是褚,冯两家,而有十五家之多。“《史记》所出,年止太初,其后刘向,向子欲,及诸好事者,若冯商,卫衡,扬雄,史岑,梁审,肆仁,晋冯,段肃,金丹,冯衍,韦融,萧奋,刘恂等相继撰续,迄于哀平间,尤名《史记》”。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史记》以后的历代正史,除极个别例外,都是由朝廷主持、按照君主的意志修撰的,是名副其实的官史。而司马迁虽然是朝廷的史官,《史记》却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意志。据说武帝读《史记》后,对其中几篇感到愤怒,下令加以删削,这也是有可能的。 司马迁写《史记》秉笔直书,在某些方面,敢于批评朝廷,这是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允许的。朝廷对《史记》既憎之,又重之,秘不示人,阅读范围限制于朝廷上层的极少一部分人中。朝廷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后汉书·杨终传》云,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史记》,在汉以后即失传,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史记》。
(补注:许多人认为褚少孙是《史记》的主要续补者,但是他到底补缺多少,各人说法不一。张晏认为褚少孙续补四篇。但姚振宁在《隋书·经籍志考证》中说《史记》缺少十五篇,全由褚少孙续补。有的人认为《傅勒列传》文章,格调酷似司马迁,褚少孙未必能写出如此文章。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这部体大思精的史书的贡献和特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开创了“纪传体”体例。何谓纪传体呢?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历史人物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是纷纭复杂的。怎样才能把大千世界的各种人和事都包容在一部书里呢?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二)《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它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记载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十分深远。
(三)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所谓秉笔直书,就是史学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但对于项羽的骄傲自大和企图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闻名于世。《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
(四)《史记》也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它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一指的。
《史记》在我国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它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称,也开始于这个时候。在这以前,《史记》都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和简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到唐朝时候,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于是《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时裴骃(裴松之子)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 补:司马贞,字子正,唐河内(今沁阳)人。开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馆学士,主管编纂、撰述和起草诏令等。唐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史记索隐》三十卷,世号“小司马”。司马贞以《史记》旧注音义年远散失,乃采摭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裴骃《史记集解》、齐邹诞生《史记集注》、唐刘伯庄《史记音义》、《史记地名》等诸家的注文,参阅韦昭、贾逵、杜预、谯周等人的论著、间己见,撰成对后世很有影响的史学名著《史记索隐》,该书音义并重,注文翔实,对疏误缺略补正颇多,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与南朝时期的宋国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后世史学家誉称该书“价值在裴、张两家之上。” )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集解》兼采当时裴骃所能见到的前人有关《史记》诸书的研究成果,并一一注明作者名字。一丝不苟。《索隐》进一步指出了《集解》中考证不当的错处。并对《史记》原文提出辨正,发语警辟。《正义》的作者长于舆地之学,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读《史记》原文,同时注意看一看这三家注,对原书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1959年中华书局重新标点排印的《史记》,就是与这三家注合刻的本子。
裴骃,裴松之的儿子,字龙驹。继承家学,博览宏识,亦以注史著称于世。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裴骃为《史记》作注而垂名于中国史坛。他反复研究《史记》,“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秋,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博采经传百家及先儒学说,凡对作注有所稗益,便广而录之;凡所注引,务必去其浮言游辞,取其精旨要义;如各家说注不同,则兼收并蓄,不肯偏弃;如有未详之处,宁缺不议,不凭臆想,妄加解说。终于写成《史记集解》八十卷不朽之作,成为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与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
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高祖本纪》带有“三统循环论”的色彩,以为“三五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等等。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汉书·司马迁传》),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唐初,《隋书·经籍志》在介绍《史记》、《汉书》的流传时说:“《史记》传者甚微”,司马贞说“汉晋名贤未知见重。”(《史记索隐》序) 我们注意到汉晋时期对《史记》也有一些积极的评价,如西汉刘向、扬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核。”(《后汉书·班彪传论》。据李贤注,此句为“华峤之辞”。)在晋代,也有人从简约的角度夸奖《史记》。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晋书·张辅传》)这些评价虽然不错,但在今天看来,却还远不足以反映出《史记》的特殊地位,因为得到类似评价的史书并不止《史记》一家。如《三国志》作者陈寿,“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晋书·陈寿传》)南朝刘勰说“陈寿三志,文质辨恰。”(《文心雕龙?史传》)华峤所撰《后汉书》在西晋也颇受好评,时人以为“峤文质事核,有迁固之规,实录之风”。(《晋书?华峤传》)至于说到简约,那也不是《史记》独有的,如“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文心雕龙·史传》)干宝《晋纪》,“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晋书·干宝传》)总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把《史记》看得很特殊。这与我们对待《史记》的态度大不相同。 自宋以后,研究《史记》的著述增多了,较有代表性的如清梁玉绳的《史记志疑》、崔适的《史记探源》、张森楷的《史记新校注》、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以及清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的有关部分,都是重要
本文来自作者[无情发丝]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578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无情发丝”!
希望本篇文章《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今天给各位分享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与副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