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米尺、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玩中学
1. 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 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 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 (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 想一想。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 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 读一读。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 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 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 填一填。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 公路边的里程碑
ii. 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 限速标志
iv. 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 估一估。
(1) 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 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完成43页的第1题、第2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一、情境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
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
一、情境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
2、小结:大家讲得非常好。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PPT出示情境图)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
①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你们伸开双臂,我来给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板书) ②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
③汇报量的结果
3、量一量
A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
B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三人一组 分三组
师提示:先将木直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一米打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一组量完可再找同学组成一组继续量。
C、汇报量的结果。
D、认识米的作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2)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板书)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铅笔长约17( ) 橡皮长约3( ) 毛巾长约60( ) 旗杆高约8( ) 丝瓜长约35( ) 房子高约3( ) 一辆公共汽车长9( ) 图钉的长大约是1( ) 课桌高是70( ) 李老师的身高是175( ) 一棵大树高约15( )
2、 计算:15厘米+8厘米=( )厘米 16厘米-9厘米=( )厘米 6米-5米=( )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 )米( )厘米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1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2014-11-27 11:44:16)
转载▼
在这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观察、操作、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这样设计并实施数学教学活动:
一:引入环节,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前面刚刚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那试试用我们手中的直尺来测量我们的黑板,学生迟疑了,我询问:怎么了?(太不方便了,太小了,太短了),那怎么办呢?(用长一点的尺子),为学习1米做好了铺垫
二、情境创设,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习新知
1、播放小棒摆的动画,让学生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100根合起来是1米),1根1厘米,100根几厘米(100厘米),引出100厘米=1米;
2、直观感觉1米有多长:拿出米尺,学生观察,并和上一节课用过的直尺比较;
估计1米大概从地面到老师身体哪个部位,同学们的呢?估计完后实际测量;伸开双臂,看看1米有多长;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前后站成一排,多少人有1米;
三、巩固练习,加深1米的印象并实际应用
1、说说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说桌子的,有说窗台的……,有些孩子说的比较准确,有的说的比较模糊,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慢慢培养说话的条理性,让学生进行观察,孩子们在相像、观察、比较中逐渐修正自己的认识,建立起1米的认识;
2、你说我答,门高约2( ),学生填单位,刚开始,有个别同学填错,慢慢练,学生全部都能答正确,所以在做练习时,学生完成的很快,这节课效率较高。
本文来自作者[南风过熙]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615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南风过熙”!
希望本篇文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