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识记青霉、曲霉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的形态、颜色,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真菌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
教师: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
学生:还有青霉、曲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几种真菌的投影)
[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讨论、说出名称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
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呢?
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很好,课外资料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菌对人类大有益处,就多吃一些诸如常见的木耳、香菇、银耳等来增强体质。
[观察实验,突出重难点]
教师:下面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它们的形态与颜色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
(学生活动)
2.自学课本63页青霉、曲霉结构图。
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推选最好的一组做总结发言。
学生:不同点
1.青霉的孢子体排列成扫帚状,而曲霉的孢子体排列成球状。
2.青霉是青绿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曲霉有**、橙红色、黑色(如馒头上的毛)。
相同点:
1.都是多细胞的生物。
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教师:这位同学语言准确,观点明确,说服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很强,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师生活动)
教师:前面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学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雨后更容易采到。
教师:你们现在分组观察准备的蘑菇,观察它们的形态。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声讨论。
教师:你们看蘑菇的外形像什么?
学生:很像一把张开的伞。
教师:根据你们观察的结果及查阅的资料,大家来总结一下蘑菇的组成。
学生:整个蘑菇是由子实体和菌丝两部分组成的。
学生:子实体又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
学生:还有它的孢子生长在菌褶上,依靠菌丝来吸取营养。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资料准备得也很全面,你们填写下面: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综合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发现,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它们都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教师:你分析总结得很对,真菌确实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它们的繁殖是需要合适的环境的,这环境是指什么?
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次是阴湿的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很好,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比如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长毛。
学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教师: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
学生: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所以真菌应属异养。
学生:又由于它们是靠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所以应属于异养中的腐生类型。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了真菌的营养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亲自动手栽培一些蘑菇。
在做《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活动时,需要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培养.下面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吗?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2)根据题意应设计对照实验,所以配制两套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根据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②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③恒温培养;④观察.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相当于接种,在涂抹的培养基上,会长出菌落.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说明:洗手会减少手指沾染的细菌和真菌数目.要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故答案为:
(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③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①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②接种,接种后④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因此上述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在教室、校园草地、山上林中、水泥公路上、汽车站旁等地方,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可以落入培养皿,所以此步骤相当于接种.
(3)配制培养基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培养皿的表面、培养基中可能混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如不把它们除去,就不能确定长出的菌落是不是接种的微生物繁殖形成的;因此,在接种前,必须把培养皿、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高温灭菌的目的就是除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经高温处理的培养基,如果立即接种细菌或真菌,也会把接种的细菌或真菌杀死;因此,要将经高温处理的培养基冷却后再进行后面的操作.
(4)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同其他生物一样,也需要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
故答案为:
(1)③→①→②→④;
(2)接种;
(3)除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4)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
本文来自作者[静松]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621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静松”!
希望本篇文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