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物理学家泡利的故事
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Pauli)生于1900年,1958年就去世了。他是本世纪初一位罕见的天才,对相对论及量子力学都有杰出贡献,因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ExclusionPrinciple)而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原理是他在1924年发现的,对原子结构的建立与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革命性的影响。
泡利在19岁(1919年)时就写了一篇关于广义相对论理论和实验结果的总结性论文。当时距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1916年)才3年,人们认为他这么年轻却有如此独到的见解,所以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从此他一举成名了。
关于泡利的故事很多,他以严谨、博学而着称,同时也以尖刻和爱挑刺而闻名。据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泡利见到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演讲完后,泡利站起来说:?我觉得爱因斯坦不完全是愚蠢的?。
一次,在后来发现反质子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塞格雷做完一个报告和泡利等离开会议室时,泡利对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过象你这么糟糕的报告。?当时塞格雷一言未发。泡利想了一想,又回过头对与他们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学家布瑞斯彻说:?如果是你做报告的话,情况会更加糟糕。当然,你上次在苏黎士的开幕式报告除外。?
另一次泡利想去一个地方,但不知道该怎么走,一位同事告诉了他。后来这位同事问他,那天找到那个地方没有,他反而讽刺人家说:?在不谈论物理学时,你的'思路应该说是清楚的。?
泡利对他的学生也很不客气,有一次一位学生写了论文请泡利看,过了两天学生问泡利的意见,泡利把论文还给他说:?连错误都够不上。?
但泡利被玻尔称作?物理学的良知?,因为他的敏锐和审慎挑剔,使他具有一眼就能发现错误的能力。在物理学界还曾笑谈存在一种?泡利效应?--当泡利在哪里出现时,那儿的人不管做理论推导还是实验操作一定会出岔子。
而当泡利说:?哦,这竟然没什么错?时,通常表示一种非常高的赞许。一则笑话说,泡利死后去见上帝,上帝把自己对世界的设计方案给他看,泡利看完后耸耸肩,说道:?你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些?
;有感悟的名人励志故事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达芬奇和鸡蛋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的故事,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小学手工课上的一件事。
一上课,要求严格的女老师就布置说,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动手做一件小手工作品。爱因斯坦想了一会儿,决定动手设计制作一只小木凳。
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响了。小伙伴们纷纷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交给老师,什么剪纸呀,泥塑呀,木刻呀……摆满了讲台。
而爱因斯坦呢,却无法按时交给手工作品。望着累得满头大汗的男孩,老师破例地同意他明天再交。她深信,像他这种成绩很好的学生,一定会制作出精致的作品。
第二天上课时,爱因斯坦高兴地把一只小木凳交给了老师。这是一只做工粗陋的凳子,其中有一条凳腿还偏离了原来的位置,钉得歪歪扭扭的。女老师原本充满期望,现在一下子变得很失望。
她极不满意地问大家:“同学们,这样蹩脚的小木凳有谁见过吗?”
话音刚落,整个教室轰地响起了一阵嘲笑声。
“依我看,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糕的小凳子了!”女老师越说越生气,两眼直瞪着爱因斯坦。
然而,男孩并没有胆怯地坐着,一声不吭,而是迈着大步走到了讲台的前面。
“老师,您说得不对!我能找到比这更差的凳子。”他涨红着脸,语气十分肯定地大声说。
小伙伴们顿时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疑惑地看着爱因斯坦。
只见他很快地返回座位上,像变戏法似的从自己的课桌下面拿出另外两只小木凳,它们的模样更加难看。
“同学们,我现在手上举着的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小凳。”男孩解释道,“刚刚交给老师的是第三只,尽管它不是那么好看,无法令人满意,但总要比前两只更强。”
此时此刻,课堂上再也没有谁笑了。同学们变得肃然起敬,向爱因斯坦投以钦佩的目光。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脸上掠过一丝愧疚的神色,随后向这位优秀的学生挥了挥手,请他坐下。
达芬奇和鸡蛋的故事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就很有绘画才能,于是,在达·芬奇长到14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到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委弗罗基奥为师。
弗罗基奥,不仅懂绘画,也懂雕刻。跟着弗罗基奥学绘画,第一课便是画蛋。老师拿来一个鸡蛋,往桌子上一放,吩咐他照着画,然后便去做自己的事了。刚开始,达·芬奇还挺听话,照着鸡蛋认真地画,可没过多久,达·芬奇就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老师,为什么总要我画蛋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画完呢?”老师严肃地对他说:要先学好画蛋,因为这是熟练手法和笔法的基本功。要画好蛋,就要认真地观察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画它。”
听了老师的话,达·芬奇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错了。从那以后,他再没有急着要画别的东西。他全神贯注地,日复一日地去观察桌子上那个平平凡凡的鸡蛋,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日子一天天过去,达·芬奇的画本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形状不同的圆圈圈。老师对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很满意,对他赞不绝口。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老高了。
有了坚实的基础,达·芬奇的绘画水平也如虎添翼。一次,老师让达·芬奇在自己的作品《基督爱洗图》上画一个天使。达·芬奇拿起笔来就画,只三笔两笔,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就跃然纸上了。看着学生有如此好的技艺,弗罗基奥笑了。从那时起,弗罗基奥毅然弃笔,不再绘画,只搞雕刻去了。
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达·芬奇终于创作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许多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的父亲非常喜爱花草树木,他亲手在自家的花园里栽了几棵樱桃树,每天浇水、松土,视如珍宝。一天,父亲出去了,小华盛顿望着枝叶茂盛的樱桃树,脑子里闪出一个大问号:这几棵樱桃树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他皱着眉头来回打量,突然自语道:“这树干里面说不定有什么宝贝呢?弄开来看看。”
于是,他提了一把斧头,“喀嚓”一声把树给砍断了,但是里面什么“宝贝”也没有。小华盛顿心想,这下可糟了,“宝贝”没找到,树也砍坏了,父亲回来后一定会找我的,他感到害怕起来。
父亲回来了,像往常一样,先去看他的樱桃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华盛顿紧张的冒出一身冷汗。果然,大祸临头,父亲拣起被砍断的樱桃树怒吼道:“这是谁干的?谁干的?真是太坏了,我要扭断他的胳膊!”听到父亲的吼声,全家人赶紧表示不是自己砍的。
小华盛顿心想,明明是自己砍的,何必连累别人呢?
他咬了一下嘴唇,毅然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是自己砍的。父亲正要打他,华盛顿睁大眼睛望着父亲说:“爸爸,我告诉你的是事实,绝没有假话!”
听着儿子的申诉,父亲的怒容消失了,他和蔼亲切地拉过华盛顿说:“孩子,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因为,你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比爸爸心爱的樱桃树要珍贵千万倍!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感悟的名人励志。
有感悟的名人励志1:科学家霍金的励志一生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络在一起。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迁到牛津避难。他们在霍金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喜欢设计极为复杂的玩具,据说他曾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有感悟的名人励志2:拥抱比耳光更有力量
球王贝利出生在巴西海岸线附近一个贫困的小镇里,父亲是位因伤退役、穷困潦倒的前足球运动员。贝利从小酷爱足球运动,很早就,显现出踢球的天分。因为家里穷,父亲没有钱买足球,但为了鼓励儿子贝利对足球的热爱,他用大号袜子、破布和旧报纸,做成了一个自制“足球”送给儿子。从此,贝利常常光着黑瘦的脊梁,在家门前坑坑洼洼的街面上,赤着脚向想像中的球门冲刺。
10岁时,贝利和伙伴们组建了一支街头足球队,在当地渐渐小有名气。足球在巴西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镇里开始有不少人向崭露头角的贝利打招呼,还给他敬菸。贝利很享受那种吸菸带来的“长大了”的感觉,渐渐有了烟瘾。但因为买不起烟,他开始到处找人索要。
一天,贝利在街上向人要烟时被父亲撞见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眼里充满了忧伤和绝望,甚至还有恨铁不成钢的怒火,贝利不由得低下了头。
回家后,父亲问贝利抽菸多久了,他小声辩解说自己只吸过几次。忽然,贝利看见面前的父亲猛然抬起了手,他吓得肌肉紧绷,不由自主地捂住自己的脸。父亲从来没有打过他,可今天他的错误确实有些大了,小小年纪就抽菸,而且还撒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父亲给他的并不是预想的耳光,而是一个紧紧的拥抱。
父亲把贝利搂在怀中说:“孩子,你有踢球的天分,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球员。但如果你抽菸、喝酒、染上各种恶习,那足球生涯可能就至此为止了。一个不爱惜身体的球员,怎么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呢?以后的路怎么走,你自己决定吧。”
父亲放开贝利,拿出瘪瘪的钱包,掏出里面仅有的几张纸币说:“如果你真忍不住想抽菸,还是自己买的好。总向别人索要。会让你丧失尊严。”
贝利感到十分羞愧,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可当他抬起头时,发现父亲的脸上已是泪水纵横……
后来,贝利再没有抽过烟,也没有沾染任何足球圈里的恶习。他以魔术般的足球天赋和高尚谦逊的品格,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运动员。
多年以后,已成为一代球王的贝利仍不能忘怀当年父亲的那个拥抱,他说:“在几乎踏上歧路时,父亲那个温暖的拥抱,比给我多少个耳光都更有力量。”
有感悟的名人励志3:改变爱因斯坦一生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菸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菸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乾乾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 *** 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多么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有感悟的名人励志的人还:
1.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
2.名人名言励志及感悟
3.励志名人名句人生感悟
4.名人励志散文精选
5.关于名人的哲理故事
本文来自作者[白梦]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pker.com/jke/633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白梦”!
希望本篇文章《名人故事:物理学家泡利的故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名人故事:物理学家泡利的故事 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Pauli)生于1900年,1958年就去世了。他是本世纪初...